Home
i
  • Searce Dbase
    • Database List
    • Metadata
  • Data retrieval
    • Uncommon words
    • BHL文献检索
    • GBIF标本检索
    • NCBI分子数据检索
  • Data service
    • consultation service
    • API Service
  • Species Data Mine
  • Guide
    • Normal Problem
    • Feedback
  • Case
  • About us
    • Overview
    • Our Team
    • Contact
  • 语言
    • 中文
    • English
    • Sign in
    • TCloud User
  • 个人中心
    • User info
    • Sign out
    中国科学院数据云门户

Sturnus nigricollis(Paykull)   黑领椋鸟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Sturnidae
科中文名 椋鸟科
属名 Sturnus Linnaeus,1758
属中文名 椋鸟属
学名 Sturnus nigricollis(Paykull)
中文名 黑领椋鸟
英文名 Black—collared Starling
亚种判定 否
是否指定亚种 否
引证信息 Gracula nigricollis Paykull,1807,Kongl.Vet.Akad.Nya Handl.Stockh.28:291,图版9 (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广东广州)。 Sturnus nigricollis,Howard,R.&Moore,A.,l984,p.622;Mayr,E.&Greenway,J.C.,1962,15:111;郑作新,1987,P.522;彭燕章等,l987,P.231;陈服官等,l998,9:103~105。
鉴定特征 全长244~307mm。体形较大;头白色,后颈至前胸黑色,形成领环状;腰和尾端白色;上体余部暗褐色;翅上具白色翅斑,下体除胸外全为白色。两性相似,但雌鸟多褐色,幼鸟少黑色领环。
采集地 勐腊:勐腊坝1958.11.18.,l959.5.27.,l959.12.16.,l960.2.29.~5.10.,勐仑1959.3.26.~4.28.,l959.7.18.,勐捧l960.2.22.,大龙哈1982.5.4.;勐海勐阿1957.2.26.,l960.3.12.;景洪:大勐龙l960.1.7~20.,普文l959.10.28.;腾冲:腾冲坝1960.3.28.~4.10.,大塘l960.4.27.;潞西:芒市1962.4.6.,遮放1962.4.2~5.;盈江1960.5.20.;耿马:耿马1964.5.17~20.,勐定l960.4.8~22.,l964.5.26.;瑞丽1966.3.23.。
形态描述 成鸟:整个头部和颏、喉均为白色;后颈黑色,向下延伸连于胸,呈领环状,领环后缘并缀以灰白色环纹;肩羽和上背暗褐;下背淡褐;腰纯白色;尾上覆羽暗褐色,羽端缘稍浅,翅缘白色;小翼羽和大、中覆羽黑褐,羽端白色;初级覆羽外翻白色,形成翅上白斑;飞羽暗褐,次级飞羽端缘白色;尾羽暗褐,中央尾羽端部白斑较狭窄,外侧尾羽近一半为白色;下体自领环以下均为纯白色,两胁杂以暗褐色;翅下覆羽和腋羽暗褐色,羽端灰白色。 虹膜黑褐色,外缘以乳白色,内圈呈红色;嘴黑褐色;跗蹠和趾褐黄色;脸部裸露呈柠檬黄色。
分布地 勐腊、景洪、勐海、耿马、盈江、瑞丽、潞西、腾冲、思茅等地,为留鸟。省外分布于广东、广西和福建,为留鸟。国外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支那地区。
生态学 栖息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的平原、开阔地林缘和村落附近的农田、草地等处。常成对或成群活动,有时与八哥及林八哥混群在耕作地或放牧的牛群中间觅食。在日落栖息前,必于空中旋舞,且飞且叫。夜间栖于高大的乔木或竹林上。性不甚畏人,但一遇惊动,便整群飞走。 据郑作新等(1963)记载,叫声似“chee—wei—chee”,响亮而传远,喜群集鸣叫,历久不息,嘈杂的叫声往往震耳欲聋。在云南曾有一次在一个冬季的傍晚,见到2对黑领椋鸟站在一寨子附近的菜园上,相对点头应唱,且左右作摆,持续数分钟之久,很有风趣。 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也取食种子和果实等植物性食物。剖检采自耿马、盈江的7胃,胃内有鳞翅目幼虫、鞘翅目甲虫和其他昆虫碎片以及浆果、草籽、核果、榕果等。其中植物性食物占66.35%,动物性食物占33.65%。郑作新等(1963)分析采自云南南部的6只鸟胃,计有蚯蚓、甲虫、蟋蟀、蝗虫、金龟子、蛙、植物种子和野果等,有1只鸟胃充满了金龟子和直翅目昆虫。 繁殖期3~8月,一般单独营巢,但有时也结群营巢。巢营在大树的枝尖或不甚密的树叉间。巢大形如球状、壶状等,由稻草、杂草等堆聚而成。1960年5月ll日在盈江坝区边缘的乔木树冠见1巢,多用干草为材,成鸟正在哺雏。王淑珍等(1983)记载:1982 年5月4日在勐腊大龙哈海拔750m,稻田边的栎树树冠上部采得1巢,巢距地面约7m。巢呈球形,巢口朝南,位于一侧。巢用细树枝、稻草和杂草构成,内垫羽毛和茅草花,巢外径40cm,内径12cm,高37cm,深26cm。巢内有5枚卵,卵呈蓝绿色,每卵重8.5g,卵的量度为31.5(31~32)mm×22.5(21~23)mm。另外,l962年4月26日在潞西获1只雌鸟,体内有1枚待产的卵,壳上有天蓝色斑点。 栖息地海拔500~1 75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东南亚热带地区特有种。
图像信息
About us
本数据库是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的组成部分,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昆明动物所、成都水生所、上海昆虫博物馆及武汉水生所共同建设。感谢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建设专项“科学大数据工程”提供支持。
Useful Links
  • 中国科学数据云
  • 国家基础科学数据中心
  • 物种多样性数据平台
  •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
  •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Contact
1 Beichen We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China(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el: +86-10-64807129

Email: linct@ioz.ac.cn

Follow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态研究所 中科院武汉水生所   京ICP备09112257号-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