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学名 |
Sturnus sericeus(Gmelin) |
中文名 |
丝光椋鸟 |
英文名 |
Silky Starling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是 |
引证信息 |
Sturnus sericeus Gmelin,1788,Syst.Nat.,ed.13,1:805(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
Sturnus sericeus,Howard,R.& Moore,A.,l984,p.622;Mayr,E.& Greenway,J.C.,1962,15:106;郑作新,1987,p.521;彭燕章等,l987,p.230;陈服官等,l998,9:100~101。
|
鉴定特征 |
全长约233mm。雄鸟头白色;上体深灰色,下体浅灰色;两翅和尾黑色,翅上具白斑。雌鸟头污灰白色;背灰褐色;下体浅灰褐色;翅上白斑较小。嘴红色,脚橘黄色。 |
采集地 |
景洪大勐龙l960.1.21.。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前额至后枕和头侧及颏、喉白色,后枕被披散的矛状羽;后颈、背至腰、尾上覆羽和肩羽深灰色,后颈基部较浓暗,腰至尾上覆羽较浅淡;两翅和尾羽黑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初级飞羽基部具显著的白班;初级覆羽基部黑,羽端大部为白色;胸部和两胁暗灰,向后渐淡;腹部中央至尾下覆羽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羽端缀黑色点斑。
雌陛成鸟:与雄鸟相似,但头顶前部白色,向后转为暗灰色,并杂灰白色矛状羽干纹;后颈暗灰色;背和肩羽转为灰褐色;尾上覆羽浅灰色;胸和胁显浅灰褐色。
虹膜黑色;嘴朱红色,尖端黑色;跗蹠和趾橘黄色,爪暗黄褐色。
|
分布地 |
景洪、勐海、个旧、建水,为留鸟。省外分布于陕西南部、河南、安徽、江苏、上海至广东和海南岛,西抵贵州、四川西部康定,为留鸟。国外偶见于越南、菲律宾。 |
生态学 |
栖息于较开阔的平原、耕作区以及农田边和村落附近的针阔混交林、稀疏林中,多3~5只结成小群活动。鸣声清脆而响亮。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亦食种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
栖息地海拔500~1 0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大陆黄河以南地区。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