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
  • Searce Dbase
    • Database List
    • Metadata
  • Data retrieval
    • Uncommon words
    • BHL文献检索
    • GBIF标本检索
    • NCBI分子数据检索
  • Data service
    • consultation service
    • API Service
  • Species Data Mine
  • Guide
    • Normal Problem
    • Feedback
  • Case
  • About us
    • Overview
    • Our Team
    • Contact
  • 语言
    • 中文
    • English
    • Sign in
    • TCloud User
  • 个人中心
    • User info
    • Sign out
    中国科学院数据云门户

Dicrurus hottentottus brevirostris(Cabanis et Heine)   发冠卷尾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Dicruridae
科中文名 卷尾科
属名 Dicrurus Vieillot,1816
属中文名 卷尾属
学名 Dicrurus hottentottus brevirostris(Cabanis et Heine)
中文名 发冠卷尾
英文名 Hair—crested Drongo,Spangled Drongo
亚种判定 是
是否指定亚种 否
引证信息 Trichometopus brevirostris Cabanis et Heine,1850~5l(=1851),Mus.Hein.1:112(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 Dicmrus hottentottus brevirostris,Howard,R.&Moore,A.,l984,p.627;Mayr,E.&Green—way,J.C.,l962,15:153;Vaurie,C.,l959,p.123;Deignan,H.G.,l945,p.93;郑作新,1987,p.513;彭燕章等,l987,p.227;陈服官等,l998,9:79。
鉴定特征 全长283~348mm。体形较黑卷尾稍大;通体羽毛绒黑色,羽端缀钢蓝绿色金属光泽;额部有1束发状长形羽冠;最外侧1对尾羽的先端显著向上卷曲;尾叉不明显,几呈平尾状。两性相似。
亚种信息 全世界共分化为31亚种,我国记录2亚种,云南均有分布。
采集地 河口南溪1961.4.29.~5.7.;屏边大围山1985.5.3.-金平猛拉l959.4。16.;新平者(立+电)打雀山l977.10.13.;昆明:黑龙潭l957.7.1.~9.12.,三家村1980.10.10;富宁博爱甲村l961.7.13.;文山平坝幺店1961.6.23.。
形态描述 与指名亚种相似,但正前额发状羽基部多被细羽枝,尾叉较浅。 幼鸟:据l957年7月1~5日采自昆明黑龙潭和1961年6月23日采自文山平坝么店的标本描记,通体黑褐,上体较暗;头顶至后背略显蓝辉,新生的飞羽和尾羽表面呈金属绿色;最外侧尾羽向外弯曲,先端微向上卷曲;下体黑褐色较浅,腹部或多或少具棕褐色羽端,尾下覆羽具明显的灰白色次端斑和暗褐色端斑。7月1 H采自昆明黑龙潭的标本,翅下覆羽具白色端斑。所采幼鸟标本的飞羽和尾羽基部均被鞘,不具发状羽冠。
分类讨论 发冠卷尾在我国有2亚种,即指名亚种和brevirostris亚种。郑作新(1966) 以翅长和尾叉的深度相区别:前者雄鸟翅长173.6(168~180)mm,尾叉深度在20mm以上(据Vaurie,1959);而后者雄鸟翅长l66.9(160~178)rain,尾叉深度在20mm以下。Deignan(1945)认为brevirostris亚种的嘴短弱,正前额生长的发状羽基部被有细羽枝。 郑作新(1976、1987)将云南南部和西双版纳的发冠卷尾列为brevirostns亚种的分布区,云南西部和西北部为指名亚种的分布区。经查看标本,西双版纳地区雄鸟翅长为165.7(159~179)mm,尾叉深度12.1(8.5~15.5)12mm,似属brevirostris亚种。但我们查看贵州和四川及云南昆明、河口、金平等地的标本,发现6只雄性成鸟平均翅长165.5(162 ~171)mm,尾叉深度平均7.5(3.5~11.5)mm,其翅长相近,但尾叉深度明显较西双版纳标本为浅。滇西耿马的2号标本尾叉深度分别为l2.0mm和13.5mm。 依Deignan(1945)的分类标准检查所收藏标本,耿马的标本雄鸟嘴长34mm、36mm,前额发状羽裸露;贵州、四川和云南河口、金平的标本嘴长34.6(33~36)mm,前额发状羽基部或多或少被羽枝覆盖。西双版纳标本中大多数发状羽裸露,无羽枝,嘴长35.7(34 ~37)mm,少量标本发状羽基部具羽枝,嘴长34.1(34~36)mm。所以,在我们所收藏的(31舍舍,32早旱,5 0 0)标本中,各地区标本的翅长和嘴峰的量度是重叠的,无显著差异;尾叉的深度均未达到20mm。但是,正前额发状羽有无羽枝具有显著差异。 因此,该两亚种的分类特征似为:指名亚种发状羽裸露无羽枝,尾叉较深;brevirostris亚种发状羽基部具羽枝,尾叉较浅。西双版纳州及滇南地区为两亚种的混交地带。
分布地 昆明、永善、金平、河口、蒙自、屏边、富宁、文山、景洪、勐海、勐腊,为夏候鸟。省外分布于河北,为罕见旅鸟;贵州、湖北、湖南、四川,北抵陕西、河南山西和南部各省区,为夏候鸟。国外分布于缅甸北部、老挝北部和越南北部、泰国,为冬候鸟。
生态学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开阔丘陵或山地的树林中,属林栖性鸟类,常单个或成对活动。飞行姿态优雅,迅速而有力,大多在树上或空中觅食,有时亦落至地面上,常从栖息处的栖枝上急行飞捕空中的飞虫。叫声尖锐而多变化。 嗜食昆虫,剖检3胃,l胃为空胃,l胃内为膜翅目蜂类碎片,1胃内为昆虫碎片。 1982年4月28日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曼粉村附近的竹林中采集1巢,采集地海拔700m。巢营于竹梢的分枝丫叉上,距离地面约5m。巢形呈浅碗状,用草茎、根须、编织而成,巢的周围及固着处缠有马尾、毛发和蛛丝,结构紧密牢固。巢的量度:外径l3cm,内径l0cm,高8cm,深5cm。巢内有3枚卵,卵壳乳白色,散布有大小不一的浅赭色和葡萄红色点斑,钝端色深,点斑较密集。每卵重7g,量度分别为32mm×21mm、29.5mm × 21mm、30mm×21mm。据观察在云南南部的繁殖期约为4~7月,6月就见有随成鸟出飞活动的幼鸟。 栖息地海拔160~2 1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
图像信息
About us
本数据库是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的组成部分,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昆明动物所、成都水生所、上海昆虫博物馆及武汉水生所共同建设。感谢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建设专项“科学大数据工程”提供支持。
Useful Links
  • 中国科学数据云
  • 国家基础科学数据中心
  • 物种多样性数据平台
  •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
  •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Contact
1 Beichen We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China(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el: +86-10-64807129

Email: linct@ioz.ac.cn

Follow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态研究所 中科院武汉水生所   京ICP备09112257号-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