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
  • Searce Dbase
    • Database List
    • Metadata
  • Data retrieval
    • Uncommon words
    • BHL文献检索
    • GBIF标本检索
    • NCBI分子数据检索
  • Data service
    • consultation service
    • API Service
  • Species Data Mine
  • Guide
    • Normal Problem
    • Feedback
  • Case
  • About us
    • Overview
    • Our Team
    • Contact
  • 语言
    • 中文
    • English
    • Sign in
    • TCloud User
  • 个人中心
    • User info
    • Sign out
    中国科学院数据云门户

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 leucocephalus(Gmelin)   黑(短脚)鹎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Pycnonotidae
科中文名 鹎科
属名 Hypsipetes Vigors,1831
属中文名 短脚鹎属
学名 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 leucocephalus(Gmelin)
中文名 黑(短脚)鹎
英文名 Black Bulbul
俗名 黑鹎
亚种判定 是
是否指定亚种 否
引证信息 Turdus leucocephalus Gmelin,1789,Syst,Nat.,ed l3,1:829(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限于广东广州,据Mayr)。 Haringtonia leucocephalus montivagus Banga et Penard,1923,Proc.New England Zool.Cl.8:41(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福建南平)。 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 leucocephalus,Howard,R.&Moore,A.,l984,p.373;Mayr,E.&Greenway,J.c.,l960,9:298;郑作新,1987,p.488;郑作新,2000,p.93;郑宝赉等,1985,p.285;彭燕章等,l987,p.214。
鉴定特征 全长约240ram。全身羽毛呈黑或黑灰色,有的头、颈白色,其余体羽纯黑或黑灰;腹部有时灰白;嘴和脚均红色。两性相似。
亚种信息 共分化为l6亚种,中国分布9亚种,云南记录6亚种。
采集地 绿春哈德新水沟l972.4.17.;勐腊易武l960.1.2.。
形态描述 头顶、脸侧白色,有的头顶杂有黑色羽毛;背黑褐色,具金属光泽;颏、上喉白色或黑色杂有白色羽;下体余部暗灰褐色,尾下覆羽具白缘。
分类讨论 此亚种变异甚大,胸部有时局部或大部分变白;头和喉部有时均变黑,而仅额基留些白羽(郑作新,2002)。所以采自绿春的标本头顶白色而具黑色羽毛;上喉黑色杂有白羽。
分布地 绿春、勐腊,为罕见旅鸟。省外分布于安徽南部、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南部:广东、广西、贵州西南部。不见于国外。
生态学 栖息于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小乔木林以及山坡灌丛等生境,有时甚至活动于村寨和农田附近的次生林和灌丛中,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发生垂直迁移和水平迁徙现象。冬季常集聚为大群,数十只乃至上百只,活动于海拔较低的平原或河谷地带。繁殖时则分散成对活动在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多在树冠上部栖息活动。鸣声喧噪而响亮,叫声似“whit—la,clee—ee”。鸣声多变,普通鸣声是拉长的鼻音“weenk”(郑宝赉等,1985)。 杂食性,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剖检l月(2只)、3月(4只)、4月(12只)、5月(3只)、6月(4只)、7月(3只)采自贡山、永德、潞西、盈江、保山、耿马、凤庆的28只鸟胃,胃内有等翅目白蚁、双翅目蝇类(各1次)、膜翅目小蜂和蚂蚁以及鞘翅目甲虫(各6次)、其他昆虫碎片(2次);悬钩子(1次)、榕果(3次)、核果(4次)、草籽(2次)、果实(6次)、种子(5次)。动物性食物占34%,植物性食物占66%。郑宝赉等(1985)于1956年4月、5月、6月问,在云南南部采的4只鸟胃,两胃中全为植物种皮及碎片,其余2胃兼有一些昆虫。彭燕章等(1987)记述,在云南东北部永善,于冬季采的4胃中,3胃内纯系乌桕种子,另l胃内主要为乌桕种子,兼有少量的鞘翅目昆虫碎片。 另据郑宝赉等(1985)记述:约在4~7月问繁殖。巢由青苔、粗草及树皮等物构成,内铺以松针及精细的软草,造成一个相当精致的杯状巢。造巢的材料因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巢的内径为57mm,深38mm。常以蜘蛛网丝及草茎捆缚在高树的水平横枝上,离地面17m,或者更高。卵呈卵圆形,淡红色,上面布满紫色和暗紫色斑点或云石状斑纹。12枚卵的平均量度为27.2mm×19.4mm。 栖息地海拔300~2 7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
图像信息
About us
本数据库是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的组成部分,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昆明动物所、成都水生所、上海昆虫博物馆及武汉水生所共同建设。感谢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建设专项“科学大数据工程”提供支持。
Useful Links
  • 中国科学数据云
  • 国家基础科学数据中心
  • 物种多样性数据平台
  •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
  •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Contact
1 Beichen We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China(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el: +86-10-64807129

Email: linct@ioz.ac.cn

Follow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态研究所 中科院武汉水生所   京ICP备09112257号-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