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Hirundinidae |
科中文名 |
燕科 |
属名 |
Hirundo Linnaeus,1758 |
属中文名 |
燕属 |
学名 |
Hirurdo daurica nipalensis Hodgson |
中文名 |
金腰燕 |
英文名 |
Golden—rumped Swallow,Red—mmDed Swallow |
俗名 |
燕子、赤腰燕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Hirundo nipalensis Hodgson,1836,Joum.As.Soc.Bengal 5:780(模式标本采集地:尼泊尔)。
Cecropis daurica nipalensis,Mayr,E.& Greenway,J C.1960,9:115~117。
Hirundo daurica nipalensis,Ali,S.& Ripley,S.D,1972,5:6870;Howard,R.& Moore,A.,l980,p.353;Rothschild,L.,l926,p.247;Smythies,B E.,l986,p.238;郑宝赉等,1985,8:117~121;郑作新,1987,P.435~437。
|
鉴定特征 |
全长l43~199mm。体形较家燕略大;头顶和背蓝黑色;腰栗黄色;下体淡棕白色而满布黑色纵纹。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有l2亚种(Howard & Moore,1980),中国有4亚种(郑作新,2000),云南记录3亚种。 |
采集地 |
勐海勐阿1960.3.5;澜沧1960 1 8.;保山坝湾l965 6.20.;凤庆白腊1964.7.25。 |
形态描述 |
成鸟:前额、头顶至后枕亮蓝黑色;细狭的栗红色眉纹自前额达眼上方、眼后、枕侧至颈侧变宽阔,形成块斑;后颈黑而杂棕色细纹;背部、肩羽、翅上覆羽和内侧飞羽表面均呈亮蓝黑色;其余飞羽、尾上覆羽和尾羽黑色而闪蓝辉;腰羽棕栗色;眼先棕灰白,羽端黑色;耳羽灰棕黄色;颊、颏、喉和下体余部概呈淡棕黄色,满布纤细的黑色纵纹;尾下覆羽基部淡棕黄色,具宽阔的黑色羽端。两性相似。
虹膜黑褐色;嘴、跗蹠、趾和爪黑色。
|
分布地 |
勐海、澜沧、耿马、凤庆、保山、大理等地,为夏候鸟。省外分布于西藏拉萨、昌都地区西南部,为夏候鸟。国外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印度和缅甸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