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
  • Searce Dbase
    • Database List
    • Metadata
  • Data retrieval
    • Uncommon words
    • BHL文献检索
    • GBIF标本检索
    • NCBI分子数据检索
  • Data service
    • consultation service
    • API Service
  • Species Data Mine
  • Guide
    • Normal Problem
    • Feedback
  • Case
  • About us
    • Overview
    • Our Team
    • Contact
  • 语言
    • 中文
    • English
    • Sign in
    • TCloud User
  • 个人中心
    • User info
    • Sign out
    中国科学院数据云门户

Hirondo rustica tytleri Jerdon   家燕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Hirundinidae
科中文名 燕科
属名 Hirundo Linnaeus,1758
属中文名 燕属
学名 Hirondo rustica tytleri Jerdon
中文名 家燕
英文名 House Swallow,Barn Swallow
俗名 燕子
亚种判定 是
是否指定亚种 否
引证信息 Hirundo Tytleri Jerdon,1864,Bds Ind.3:870(模式标本采集地:孟加拉国达卡)。 Hirundo rustica tytleri,Ali,S.& Ripley,S D.,l972,5:56~61;Howard,R.& Moore.A.,l980,p.352;Mayr,E.& Greenway,J.C l960,9:105~107;Smythies,D.E.1986.p.237~238;郑宝赉等,l985,8:110~115;郑作新,1987,p.433~435;彭燕章等,
鉴定特征 全长l31~180nm。头顶和整个上体呈纲蓝黑色,闪耀金属光泽;颏、喉栗红色,上胸具蓝黑色横带;胸、腹至尾下覆羽纯白或淡棕白色,无斑纹;尾黑,呈铗尾型;尾羽除中央1对之外,其余尾羽内翈均具白斑。
亚种信息 全世界有8亚种(Howard & Moore,1980),中国分布4亚种,云南有2亚种。
采集地 耿马勐撒1964 4.28.~5.5;贡山巴坡1973 6.1.。
形态描述 雄性成鸟:上体与前亚种相似;下体颏、喉部的栗红色下侵至胸部中央,黑色胸带不完整;下胸、腹、胁、腋羽和尾下覆羽均呈栗红色,但不如颏和喉部浓艳。 雌性成鸟:羽色与雄鸟酷似。
分布地 贡山、腾冲、耿马、蒙自,为旅鸟。省外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河北、江苏、福建、贵州威宁、四川峨边等地,为旅鸟。国外在西伯利亚和蒙古北部地区繁殖冬季南迁至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阿萨姆、缅甸和越南等地。
生态学 家燕在云南为一种常见的夏候鸟(部分为旅鸟),在南部西双版纳和红河州,冬季也常见家燕留居。 春季2~3月在全省各地的田坝区和居民点均可见到家燕活动的踪迹。多见栖息于电。线、树枝和建筑物上,或飞翔于田野和居民点上空捕食昆虫,有时会贴近地面或水面超低空飞行。飞行无定向,时而东、时而西,时而南、时而北,且急速上下。飞行时常发出尖锐急促的叫声。雄鸟常反复呜叫,音长而清脆,雌鸟鸣声短促而低沉。 据记载,家燕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每年繁殖2次。第1次大多在4~6月,第2次在6~7月间,个别情况可分别延至7月和9月。家燕到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繁殖活动。80%的家燕选择巢址营造新巢,约20%的沿用过去的旧巢。巢用泥丸、草根、草丝及羽毛等物用唾液粘合而成。巢形呈浅皿状或半碗状,多置于农舍和城镇建巢物的屋檐或梁上,或屋内特设的招引架上。巢的大小:外径13~15.3cm,内径8.5~10cm,高4~13cm,深3~7cm。满窝卵一般为5枚或4枚,卵形椭圆,白色,表面缀以大小不等的褐色或淡红褐色斑点,且以卵的钝端较密。l987年6月27日采自昆明市西山区谷律妥排村l巢,巢筑于农舍内的屋梁上,距地高2.1m。巢内有卵5枚,卵重均为2g,其4枚卵的量度分别为13.2mmx l8 9mm、13.2mm×19.5mm、13.5mmx l9mm、13.3mm×19.6mm。 孵卵期14~I5天,幼鸟为晚成鸟。雏鸟出壳后,两眼紧闭,身体裸露,仅被少量绒羽,体重仅2g,体长32~35mm。第4天雏鸟可见羽区,第7天睁眼,20天后出飞(郑宝赉等l985)。家燕主要以昆虫为食,剖检采自滇西耿马、腾冲、保山等地的l0只鸟胃,采集时间为4~8月。分析结果,胃含物中见有鞘翅目昆虫(8次)、半翅目昆虫(1次)、膜翅目和双翅目昆虫(7次)、蜻蜓目昆虫(3次)、鳞翅目昆虫(1次)、等翅目的白蚁(1次)、草籽(1次)。动物性食物昆虫占胃内含食物总量的93.I8%,植物性食物占6 81%。 栖息地海拔1 700—2 3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广布种。
图像信息
About us
本数据库是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的组成部分,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昆明动物所、成都水生所、上海昆虫博物馆及武汉水生所共同建设。感谢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建设专项“科学大数据工程”提供支持。
Useful Links
  • 中国科学数据云
  • 国家基础科学数据中心
  • 物种多样性数据平台
  •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
  •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Contact
1 Beichen We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China(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el: +86-10-64807129

Email: linct@ioz.ac.cn

Follow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态研究所 中科院武汉水生所   京ICP备09112257号-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