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CUCULIFORMES |
目中文名 |
鹃形目 |
科名 |
Cuculidae |
科中文名 |
杜鹃科 |
属名 |
Eudynamys Vigors et Horsfield.1826 |
属中文名 |
噪鹃属 |
学名 |
Eudynamys scolopacea Chinensis Cabanis et Heine |
中文名 |
噪鹃 |
英文名 |
Koel |
俗名 |
栽秧雀、哥好雀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Eudynamis chinensis Cabanis et Heine,1862—63(1864,)Mus.Heine 4(1):52,note(模式标本采集地:广东广州)。
Eudynamis scolopaceus enigmaticus(sic)Rothschild,1926,Nov.Zool 33:235.
Eudynamys scolopaceus chinenesis,郑作新,1987,P.314—315;郑作新等,l991,6:l29一l32。
Eudynamys scolopacea chinenssi.Howard,R.& A.Moore,1984,P.175;Peters,J.L.,l940,4:37.
|
鉴定特征 |
形较大,翅长在190mm以上;嘴、脚较一般杜鹃粗壮;跗蹠裸露无羽;尾羽基本等长;雄鸟通体亮蓝黑色;雌鸟为褐色满布白色点斑,下体并杂以横斑。 |
亚种信息 |
共有l8个亚种,我国仅分布1亚种。 |
采集地 |
景东:前所l957.3.30.,董家山1957.4.4.,l957.5.18.,新街l957.3.18.,林街l964.8.2.,忙垂l957.4.3.,普贤寺1957.4.4.,景谷勐大l960.5.23.;永德大雪山1964.4.19.,l964.4.24.;双江勐库l960.4.1.;耿马孟定l960.4.7.;腾冲大塘l960.3.31.,l960.4.6.;腾冲l960.4.26.;景洪:橄榄坝l957.3.15.,l960.4.7.,l960.5.5.,普文l960.4.30.;勐腊:勐腊坝l959.4.30.,l959.5.4.,l960.5.8—10.,l959.5.30.,曼粉l982.4.24.;梁河萝卜坝1966.4.25.;潞西:芒市1962.4.26.,遮放1962.4.3—4.;盈江l960.5.20.。蒙自冷泉l974.9.28.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通体蓝黑色而具亮辉,下体不如上体辉亮。
雌性成鸟:整个上体暗褐,略闪金属绿色;头顶较淡而具浅棕色羽干纹,上体密布白色点斑;在头、后颈、上背这些斑点形成纵纹状,而在尾羽和两翅则呈横斑;颏至上胸黑色,密布白色粗点斑;自上胸以后以及腋羽和翅下覆羽主要为白色,具不规则的黑色横斑;肛周的横斑较细。
幼鸟:依l959年5月30日采自勐腊的标本记述。与雄性成鸟近似,唯两翅表面、胸、腹和覆腿羽散布浅棕色点斑。 .
1974年9月28日采自蒙自冷泉1幼鸟,头、后颈和上背蓝黑色;两翅表面淡蓝黑色;初级飞羽端部黑色,两翅飞羽和覆羽均具白色端斑;尾上覆羽淡蓝黑色,具数道白色横斑;尾羽蓝黑色,从尾羽长度1/2处向端部满布淡棕白色横斑;颏至胸蓝黑色;腹部具白色和黑褐色相间的横斑;最长的尾下覆羽亦具黑白相间的横斑。
|
分布地 |
昆明、师宗、元江、景东、景谷、永德、双江、耿马、腾冲、蒙自、河口、景洪、勐腊、大理、潞西、梁河、盈江,夏候鸟。省外分布于自四川向东、秦岭至淮河、长江口及以南省区,夏候鸟;海南,留鸟;台湾,迷鸟。国外分布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至南太平洋诸岛。 |
生态学 |
噪鹃喜栖息于山地森林、丘陵或村边的疏林中,多隐蔽于大树顶层枝叶茂密的地方,受惊立即远飞离去。雄鸟的呜叫响亮清脆,似“dau--vau”,前一声较后一声低,鸣叫时,越叫越高,越叫越快,甚为激昂,繁殖季节终日鸣叫。雌鸟的叫声尖而急促,似“kuai—kuai—kuai”声。噪鹃的食性比其他杜鹃杂,除觅食昆虫外,亦吃各种野果。剖检4鸟胃,胃内含物为无花果(2次)、浆果和其他野果(各1次)。
从5月底即在云南南部采到近似成鸟的幼鸟,表明噪鹃在云南南部很可能3月初就开始繁殖。在昆明西部山区一带,噪鹃在4月初抵达,从4—6月可以听到其鸣叫声。噪鹃的寄主,据记载,有黑领椋鸟、喜鹊、红嘴蓝鹊等种类。
栖息地高度海拔200--2100m。资源现状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东洋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