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CICON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鹳形目 |
科名 |
Threskiornithidae |
科中文名 |
鹮科 |
属名 |
Threskiornis |
属中文名 |
白鹮属 |
学名 |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Latham) |
中文名 |
圣鹮 |
英文名 |
White Ibis,Sacred Ibis |
俗名 |
黑头白鹮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是 |
引证信息 |
Tantalus aethiopicus Latham,1790,Ind.Orn.2:706(模式标本采集地:埃塞俄比亚,可能指埃及)。
|
鉴定特征 |
头、颈裸露呈黑色;嘴形侧扁且长而向下弯曲;体羽白色;脚较短,胫下部裸出,跗蹠庶被网状鳞。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圣鹮分化为7亚种(Mayr & Cottrell,1979)。其中melanocephalus亚种,在All & Ripley(1968),Baker(1929),Howard & Moore(1980)等著作中被列为独立的种。 |
采集地 |
蒙自(Rothschild,1926) |
形态描述 |
(据东北林学院收藏标本)
成鸟:头、颈部裸露,皮肤呈蓝黑色;内侧次级飞羽和最长的几枚肩羽端部羽枝松散呈浅灰色,覆盖于尾羽之上;余部体羽纯白。
虹膜红色;嘴黑色;跗蹠和趾黑色。
|
分布地 |
仅记录于蒙自,属罕见旅鸟。省外分布于东北,繁殖鸟;天津、河北秦皇岛、山东青岛、江苏沙卫山岛、台湾、海南岛、福建和广东等地,旅鸟或冬候鸟。国外分布于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半岛、爪哇和日本等地。 |
生态学 |
圣蹠在云南的分布,自1926年以前由Bangs和Phillips记录在蒙自采集到l只雌性成鸟之后,迄今没有再次获见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