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GALL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鸡形目 |
科名 |
Phasianidae |
科中文名 |
雉科 |
属名 |
Polyplectron Temminck,1813 |
属中文名 |
孔雀雉属 |
学名 |
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 bicalcaratum(Linnaeus) |
中文名 |
灰孔雀雉 |
英文名 |
Burmese Peacock Pheasant,Grey Pheacock Pheasant |
俗名 |
诺光贵(傣语)、孔雀雉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Pavo bicalcaratus Linnaeus,1758,Syst.Nat.,ed.10,1:156(模式标本采集地:缅甸Thoungyah)。
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 bicalcaratum,Ali,S.& S.D.Ripley,1987,P.125;Dela—cour,J.,l957,P.288—289;Howard,R.& A.Moore,1984,P.108;Peters,J.L.,1934,P.131;郑作新,1987,P.169;郑作新等,l978,P.186—188。
|
鉴定特征 |
体形较雉鸡小。雄鸟全身体羽黑褐色,密布棕白色细点和横斑;上背、翅上覆羽和尾羽端部或近端部具紫色或翠绿色金属光泽的绚丽眼状斑。雌鸟体形较小,羽色较暗,尾羽较短,眼状斑不明显而稀少。 |
亚种信息 |
共5个亚种,我国有2个亚种。指名亚种,体形较大,翅长在200mm以上;背上眼状斑显紫色;中央尾羽眼状斑翠绿色,长径达30mm以上;国内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P.b.katsumatae亚种:体形较小,翅长在200mm以下;背上眼状斑不显紫色;中央尾羽眼状斑的长径不超过15mm;仅限于海南岛。 |
采集地 |
勐腊:城郊l959.5.4—5.,新寨l959.4.18—20.。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前额至头顶羽枝松散而稍长成冠羽状,羽干黑褐,羽枝淡棕褐,并杂白色细点;后颈披乌褐色与棕白色相间的翎领;上背褐色,密布细小的棕白色点斑,近羽端处具闪金属紫蓝色光彩的眼状花斑,每个眼斑围以狭窄的黑褐色圆圈和较宽阔的自环;下背、腰和尾上覆羽褐色,亦密布稍粗的近白色或棕白色点斑和横纹;翼覆羽及内侧三级飞羽和肩羽的羽色与上背相同,具紫蓝色辉亮的眼状斑;初级飞羽乌褐色,仅外翈微缀淡棕白色细点,次级飞羽亦乌褐色,棕白色点斑较粗著;尾羽与背同色,唯斑点稍稀,约离尾端20一30mm处有成对的较大的金翠绿色眼状斑。颏和喉灰白色,缀褐色点斑;胸、两胁和腹部乌褐色,具棕白色点斑和横斑;肛周和覆腿羽乌褐色杂白色细点。尾羽眼状斑在尾羽腹面呈近黑色的椭圆斑,其余部分与背面相似。
虹膜珠灰;脸上裸出部呈近黄肉色;上嘴黑,下嘴尖端亦黑,其余部分角色;脚和趾黑褐;跗蹠有两个短距。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但羽色较暗钝,眼状斑不显著且较少光泽,各斑外围的白圈转为间断的白斑;较短尾羽的眼状斑消失。
虹膜褐,灰褐或灰色;脸上裸出部分肉色;脚和趾浅肉色。
|
分布地 |
思茅、弥勒、河口、景洪、勐腊、盈江等地,留鸟。国外分布于缅甸中部和南部及老挝等地。 |
生态学 |
栖息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胆怯而警觉,行动敏捷,奔跑迅速,但不善飞。白天常隐蔽于茂密的林下灌丛间,于地面活动觅食,夜间栖息在树枝上。
据文献记载:灰孔雀雉的活动场所多为森林中林木灌丛较为密集阴湿的地面上。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省的野外观察,每日上、下午各有一次活动高峰。下午的活动比较频繁,可在觅食地点多次出现,觅食方式多用嘴啄,偶用脚刨。据1965年4月29采自云南西部盈江雪梨的l只鸟胃的检验结果,胃内含物中鞘翅目昆虫1.59,豆科植物种子和其它种子、根茎等ll9,砂石4.69(卢汰春等,1991)。
雄鸟叫声宏亮、高昂,似‘‘光贵(quang gui)一光贵一”,,故傣语称之为“偌光贵”。傣语中“偌”,,是鸟之意,即“光贵一光贵”鸣叫的鸟。
据Ali & Ripley(1987),bakeri亚种雄鸟求偶时,首先尾羽部分呈扇状展开,翅展开并下垂,围绕雌鸟跑动。不久,在雌鸟的面前将胸部低到地面,尾和翅全部呈扇状展开并上举,显示其具金属光泽的眼状斑。同时雄鸟的头隐蔽在展开的羽毛中。雌鸟通常在整个求偶过程中无特殊行为,但有时也以比雄鸟差的相同求偶行为回答。繁殖期在3—6月,主要集中在4--5月。巢营于隐蔽条件好的稠密植物丛中,在挖的浅坑或自然凹陷地上放置少量干叶即成。通常产2枚卵,有时3或4枚,甚至5枚。孵卵由雌鸟担任,孵化期21天。
在海南省,2月下旬至3月初即可在野外见到雄鸟的发情炫耀。1988年6月11日在一株橄榄树的根部凹陷处发现一巢,巢依于树根部,很浅,几呈平面型。巢内衬垫少量树叶,巢直径约150mm,深30mm。卵2枚,灰黄白色,无斑点(卢汰春等,1991)。
灰孔雀雉羽色华丽,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国内少数动物园已有饲养,供人们观赏。
栖息地高度海拔100--10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区系从属东洋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