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GALL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鸡形目 |
科名 |
Phasianidae |
科中文名 |
雉科 |
属名 |
Phasianus Linnaeus,1758 |
属中文名 |
雉属 |
学名 |
Phasianus colchicus decollatus Swinhoe |
中文名 |
雉鸡,环颈雉 |
英文名 |
Common Pheasant,Ring--necked Pheasant |
俗名 |
野鸡、牛哆罗鸡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Phasianus decollatus Swinhoe,1870,Proc.Zool.Soc.London:135(模式标本采集地:四川重庆)。
Phasianus colchicus decollatus,Delacour,J.,l957,P.255;Howard,R.& A。Moore,l984,P.108;Peters,J.L.,P.126;Rothschild,L.,l926,P.207;郑作新,1987,P.165;郑作新等,l978,P.170.
|
鉴定特征 |
较家鸡略小,尾羽l8枚,呈矛状;中央尾羽比外侧尾羽为长;雄鸟羽色华丽,具金属光彩,头顶两侧各有一束耸立而羽端方形的耳羽簇;雌鸟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黄色,杂以黑斑;尾羽较短。 |
亚种信息 |
共计30个亚种,我国有19个亚种,云南仅3个亚种。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头顶暗绿;背部浅金黄色,黑纹粗著,羽端与羽中部的黑纹不相连接,故成黑斑状。胸浓紫铜色,具宽阔的黑色羽缘;两胁淡棕黄,羽端具黑色点斑(黑斑仅占羽端的中部)。 |
分类讨论 |
elegans亚种头顶暗铜绿,背部棕栗或棕黄色,胸暗蓝绿,两胁栗色,羽端黑斑几乎伸及羽端全部。decollatus亚种头顶为暗绿色,背部浅黄,胸浓紫红,两胁淡棕黄,羽端黑斑居中。elegans亚种与采自蒙自等地的rothschildi亚种相比,胸部的暗蓝绿色范围较大,背部的羽色较深,多为栗色和栗棕色。rothschildi亚种胸部暗蓝绿色范围较小,背部棕栗色较浅淡,而多金黄色。1962年3月23日采自永善井底的l只雄鸟,两胁羽色介于decollatus和rothschildi之间,但多似decollatus亚种;胸部暗蓝绿色范围较小;似属decollatuS和rothschildi两亚种的居间类型。 |
分布地 |
云南东北部较低的山地(郑作新等,1978),留鸟。省外见于四川东部、湖北西部、贵州东北部、中部和西部。 |
生态学 |
栖息于山坡灌丛、草丛、竹丛和耕地边缘。多见单个、成对或3一5只结成小群活动。脚强健,善于奔走,受惊时多迅速逃入草丛等处隐藏,只有在急迫时才骤然起飞,飞翔有力而迅速,但不持久,多在短距离飞行后,又落入草丛或灌丛等隐蔽处。雄鸟繁殖期于清晨和傍晚呜叫,叫声似“柯—哆—罗”,似牛颈木铃响声,故有“牛哆罗鸡”之称。在受惊飞起时常发出“格—格—格……”的叫声,边飞边叫,直到落地为止。性杂食,食物主要为小麦、稻谷、豌豆等农作物和嫩草、其它植物叶、芽、种子、果实等,也取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杨岚等(1986)剖验7胃,见有鳞翅目昆虫(1次),昆虫碎片(3次),十字花科植物种子(菜籽?1次),小麦(2次),稻谷(2次),唇形花科植物种子(1次),豌豆(1次),草片(2次),其它果实(2次)。动物性食物占13.8%;植物性食物占86.2%。l983年12月采自江川的标本胃中还发现蜘蛛。
繁殖期约3—7月,通常为一雄配多雌。在繁殖期开始时,雄鸟常发生争斗,直到一只雄鸟逃走为止。发情姿态为侧面型。巢一般营于地面凹陷处。l987年6月27日在昆明市西山区谷律乡妥排村附近山地上采得一巢,位于海拔2380m处的林下空地。巢营于华山松树下的草丛中,周围有些枯树枝,巢内铺垫华山松枯松针、蕨叶。27日发现时有7枚卵,29日观察时少了l枚。27日后亲鸟未再归巢。卵呈污白色,6枚卵平均重27.8(26—29.5)g(卵因已孵化,卵重数据仅供参考),大小为44.8(43.3—45.6)×35.0(34.5—35.7)mm。笼养条件下很容易繁殖。1990年将一雄鸟和两只雌鸟放入l×1×lm的笼舍中,仅饲以家鸡饲料,仍产卵繁殖。饲养条件下,25枚卵平均重25.6(25—28)g,大小为42.6(41—45)×32.9(32—33.5)mm,雏鸟当年换成成鸡羽衣,第2年即可繁殖。
雉鸡的染色体数目2n=82。1号为最大的近中着丝粒染色体,5号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1一l0号大型染色体中,仅1号和5号与家鸡的相同,余者(2、3、4、6—10号)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微小染色体11—40号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Z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卢汰春等,1991)。
环颈雉肉可食,羽毛可作装饰,是主要狩猎鸟类之一。活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各动物园均有饲养。该鸟在云南省分布较广,数量亦较多,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栖息地高度约海拔300--3350m,。资源现状为优势种。区系从属广布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