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GALL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鸡形目 |
科名 |
Phasianidae |
科中文名 |
雉科 |
属名 |
Tragopan Cuvier,1829 |
属中文名 |
角雉属 |
学名 |
Tragopan satyra(Linnaeus) |
中文名 |
红胸角雉 |
英文名 |
Satyr Tragopan,Crimson Tragopan |
亚种判定 |
否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Meleagris Satyra Linnaeus l758,Syst.Nat.,l0,1:157(模式标本采集地:Bengal.实属错误,应为锡金,据Delacour)。
Tragopan satyra,Ali,S.& S.D.Ripley,1987,115;Delaeour,J.,l957,P.64—68:Howard R.& A.Moore,1984,P.106;Peters,J.L.,l934,P.109;郑作新,1987,P.151;郑作新等,l978,P.118—119。
|
鉴定特征 |
体形较家鸡略大;雄鸟头黑,羽冠两侧和后颈深绯红色;通体大都绯红色,满布白色眼状点斑;雌鸟通体棕褐色,满布黑褐色虫蠹状斑纹,下体具矛状斑。 |
采集地 |
贡山独龙江木里哇1990.10.8.。 |
形态描述 |
雄性亚成鸟:额、头顶、眼后纹和头侧裸出部周围的羽毛均黑色;冠羽两侧、枕、颈、上胸、翅上和翅下小覆羽深绯红色;背、腰、较短的尾上覆羽、肩羽、翅上大中覆羽黑褐色,杂以浅棕色虫蠹状横斑和“V”形斑纹,各羽近端部两侧各具一赭色圆斑,羽端中央具一白色小圆斑;较长的尾上覆羽黑褐,其基部具浅棕色斑纹,近端部具一大而明显的浅褚色斑和狭形黑色次端斑;初级飞羽黑褐,具不规则的棕色斑,次级飞羽的横斑则变为棕黄色;小翼羽棕红,内翈具黑斑。下胸至尾下覆羽烟灰色,近端部中央有一不明显的浅色点斑,羽缘两侧具栗红色宽缘,体侧具黑色端纹。两胁、胸有少量与背相似的羽毛。尾黑,基部杂棕白色斑纹。
嘴黑;喉裸出部蓝色,喉下肉裾和头上肉质角钴蓝色,肉裾边缘具三角形红色斑;脚粉红色。
雌性成鸟:上体棕色以至褐色,具近黑色的虫蠹斑和块斑。许多羽毛并具淡皮黄色羽干纹;颏和喉淡褐或皮黄色,缘以黑色;下体似背,但较浅淡,特别是腹部的羽干纹扩成近白色的矛状斑。尾棕褐,杂不规则的黑色和皮黄色横斑。
|
分布地 |
贡山,留鸟。省外见于西藏南部春丕山谷及喜马拉雅山北坡。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及印度北部。 |
生态学 |
栖息于亚高山针阔混交林和杜鹃灌丛中,性隐匿,大都单独活动,晨昏时常到开旷地带觅食,以植物嫩芽、球茎和细草根等为食。在树上营巢。
栖息地高度约海拔2600m。资源现状为罕见种,目前云南省内仅采于贡山县独龙江木里哇,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之一。属国家l级重点保护鸟类。区系从属东洋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