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
  • Searce Dbase
    • Database List
    • Metadata
  • Data retrieval
    • Uncommon words
    • BHL文献检索
    • GBIF标本检索
    • NCBI分子数据检索
  • Data service
    • consultation service
    • API Service
  • Species Data Mine
  • Guide
    • Normal Problem
    • Feedback
  • Case
  • About us
    • Overview
    • Our Team
    • Contact
  • 语言
    • 中文
    • English
    • Sign in
    • TCloud User
  • 个人中心
    • User info
    • Sign out
    中国科学院数据云门户

Tetraophasis obscurus szechenyii Madarcisz   雉鹑

字段 内容
目名 GALLIFORMES
目中文名 鸡形目
科名 Phasianidae
科中文名 雉科
属名 Tetraophasis Elliot,1871
属中文名 雉鹑属
学名 Tetraophasis obscurus szechenyii Madarcisz
中文名 雉鹑
英文名 Pheasant Grouse,Verreaux’s Monal Partridge,Szechenyi’s Monal Partridge.
俗名 四川雉鹑;拱秧、替龙(藏语);姑巴(傈僳语)
亚种判定 是
是否指定亚种 否
引证信息 Tetraophasis Szechenyii Madarasz,1885,Zeitschr.ges.Orn.2:50,图版2(模式标本采集地:四川西部)。 Tetraophasis szechenyii,Howard,R.& A.Moore,1984,P.99;Peters,J.L.,1934,P.62;Rothschild,L.,l926,P.215. Tetraophasis obscurus szechenyii,郑作新等,l978,P.60一61;郑作新,1987,P.134。
鉴定特征 上体大都褐色,翅具浅色端斑。颏、喉和前颈黄栗色或红栗色;尾下覆羽红栗色,端部白色;胸、腹灰褐,胸部羽干纹黑色,腹羽则杂浅黄和棕色。两性相似。
亚种信息 雉鹑共2个亚种,仅分布于我国,属我国特有种。指名亚种:喉暗红栗色;胸部底色大都淡灰,腹部中央杂以棕白色,有时有栗色。分布于青海东部、甘肃西部和西北部,四川北部及中部。云南标本属szechenyii亚种:喉棕黄色;胸部底色大都暗灰;腹和两胁大都栗色。
采集地 丽江玉湖乡l956.10.24.。
形态描述 雄性成鸟:头顶及颊部深灰褐色,头顶羽干纹和羽端暗褐色;颈和上背棕褐,下背、腰灰色;尾上覆羽浅灰褐并杂以浅褐色点斑,较长的尾上覆羽近端处具黑褐色中央纵纹和浅灰色波状斑纹及羽端;中央尾羽灰褐布以黑褐色波形斑纹,羽端白色,外侧尾羽基部灰褐,近端暗褐,并具宽阔的白色羽端。初级飞羽暗褐色,次级飞羽和翅上覆羽亦暗褐色,羽端浅棕白,翅上覆羽羽端或多或少渲染灰色。颏、喉棕黄;胸部褐灰色,杂以黑褐色羽干纹,羽端中央缀以黑色点斑;腹部至覆腿羽棕黄,并具棕栗色和灰色块斑;两胁灰褐杂以棕黄色和栗色;尾下覆羽栗色,羽端白色。两性相似,但雌鸟跗蹠无距。 虹膜栗色;嘴黑色;跗蹠褐色。
分布地 丽江、德钦、中甸、丽江、澜沧江和金沙江间山脉(Rothschild,1926),留鸟。省外分布于四川康定、白玉、理塘、巴塘,西藏芒康、江达、察隅、类乌齐、米林,青海玉树、斑玛、囊谦等地。
生态学 雉鹑栖息于海拔3500m以上的松、杉、柏等针叶林、栎林、竹林和杜鹃林中,尤其喜欢在杜鹃灌丛中活动。善于在地面上奔走,而不善于飞行,飞行距离仅几米至几十米。繁殖期多单独或成对活动,亦见3—5只结群活动于林中。活动时常发出鸣叫,初为一只,接着群鸡齐鸣,叫声宏亮而噪杂,数里之外仍清晰听到。通常只在早晨和傍晚鸣叫,但当有雾和雨来临之前,白天也会发出鸣叫。雉鹑胆小怕人,不易接近。 食物主要以根、茎、叶和花等植物性食物为主,亦取食少量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嗜食块状草根。郑作新等(1978)在四川康定采一标本,胃内食物全为野生果实。李德浩等(1965)在青海玉树地区剖验4胃,检得双翅目昆虫蛹一次,其余均为蕨类和草根。 卢汰春等(1988)的观察结果表明:雉鹑不但营地面巢,也在树上营巢。地面巢营于小柳丛的地面上,巢深70mm,宽220mm,长240mm,树上巢筑在距地面1.9m的杜鹃树权上,巢呈杯状,由细树枝堆积而成,内垫以苔藓。每窝产卵2—7枚,卵呈椭圆形,卵壳白而微染红色,缀以棕褐色斑点。卵重23.5(23.0—24.0)g,大小为49.2(44.0—53)×34.0(32.0—35.0)mm。 孵化全由雌鸟承担,未见雄鸟在周围活动,亦未见双亲一起觅食。对三巢的观察,孵化率分别为l00%,l00%和85.6%。初生幼雏,嘴黑褐色,虹膜栗色,脚黄褐色,全身披以绒羽。头顶、颈上部栗色,头侧各具一条淡黄色纵纹。下体除喉部污白,余均为浅灰褐。3只雏鸟量度:体重23.0(21.0—25.0)g,全长108.7(96.0—125.0)、嘴峰9.6(9.0—10.0)、翅长53.3(50.0—55.0)、尾26.3(25.0—28.0),跗蹠25.7(24.0—28.0)mm(卢汰春等,1991)。卢汰春(1991)对3只幼雏进行人工饲养实验,用水浸泡过的大米,每2个小时填喂一次,喂养5天后,自己已能取食。经1周训练之后,已能听懂呼叫的口哨声,并可跑到人们跟前。 雉鹑为我国特产鸟类,肉质细腻,味鲜美,是难得的山珍。但在云南的分布区较小,数量稀少,经济意义不大。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3500—40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区系从属西南山地特有种。
图像信息
About us
本数据库是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的组成部分,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昆明动物所、成都水生所、上海昆虫博物馆及武汉水生所共同建设。感谢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建设专项“科学大数据工程”提供支持。
Useful Links
  • 中国科学数据云
  • 国家基础科学数据中心
  • 物种多样性数据平台
  •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
  •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Contact
1 Beichen We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China(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el: +86-10-64807129

Email: linct@ioz.ac.cn

Follow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态研究所 中科院武汉水生所   京ICP备09112257号-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