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段 | 内容 |
|---|---|
| 目名 | FALCONIFORMES |
| 目中文名 | 隼形目 |
| 科名 | Falconidae |
| 科中文名 | 隼科 |
| 属名 | Falco Linnaeus,1758 |
| 属中文名 | 隼属 |
| 学名 | Falco subbuteo streichi Hartert et Neumann |
| 中文名 | 燕隼 |
| 英文名 | Hobby,European Hobby. |
| 俗名 | 青条子 |
| 亚种判定 | 是 |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 引证信息 | Falco subbuteo streichi Hartert et Neumann,1907,Journ.Orn.55:592(模式标本采集地:广东汕头)。 Falco subbuteo streichi,Mayr,E.& G.W.Cottrell,1979,P.416;郑作新,l987,P.119. |
| 鉴定特征 | 与游隼相似,但体形较小,,翅长不及300mm,中趾长(不连爪)不及40mm;尾呈圆形;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第1枚较第4枚长甚,第2枚的内翈无切刻;胸和腹白色,具黑褐色纵纹;头黑,背灰,覆腿羽和尾下覆羽锈红色。 |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记录2亚种,我国均有分布,云南省仅有treichi亚种。 |
| 采集地 | 腾冲曲石1984.5.11.。 |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头至后颈、颊纹和颚纹黑色;前额基和短狭的眉纹淡棕白色,杂纤细黑纹;后颈基部具淡棕黄色领斑;上背至尾上覆羽、肩羽和翅上覆羽暗蓝灰色,每羽具纤细的黑色轴纹;初级覆羽和飞羽黑褐色,内翈具淡棕色横斑,羽轴棕褐色;尾羽灰褐,外侧尾羽亦具淡棕色横斑。颏、喉及喉侧纯淡棕白色;胸和腹部棕黄而满布粗著的黑色纵纹;下腹、肛羽、尾下覆羽和覆腿羽棕红色;腋羽和翅下覆羽黑褐而满布淡棕白色点斑和横斑。两性相似。 幼鸟羽色与成鸟相似,但较浅淡。 虹膜深褐;嘴峰端部角黑色,基部灰蓝色;蜡膜、眼周裸皮和嘴角鲜黄色;跗蹠和趾黄色,爪黑色.。 |
| 分类讨论 | 腾冲标本(5月)与新疆温宿标本(7月)相较,后者的上体羽色较浅淡,呈淡蓝灰色;体形也稍大,翅长舍276,早279mm。 |
| 分布地 | 昆明、盈江、腾冲、丽江(Riley,1926),夏候鸟。省外分布于广东、安徽、四川、陕西南部及长江以南地区,留鸟或夏候鸟;台湾,偶见冬候鸟。国外分布于缅甸北部和东部,印度支那北部。 |
| 生态学 | 根据历年来时采集记录,腾越(今腾冲)(1919年10月,l♀,Rothschild,1926),丽江山脉(8月,l♀,Riley,1926);盈江(1965年4月8日和5月6日,1♂,l♀,本书作者),昆明(7月,l♂,王紫江等,1984),腾冲(1984年5月,l♂,本书作者),采集时间的月份分布为4、5、7、8、10月。所以,我们认为燕隼在云南可能属夏候鸟,冬季南迁越冬。多见栖息在开阔地带的高大乔木树顶或建筑物的突出处,或田野上空飞行,寻视猎物。鸣声似“Kli—Kli—Kli’’或“Kik—Kik—Kik”。以小型鸟类和昆虫为食。栖息地生境多为开阔地带的田坝区,或山坡稀树灌丛及耕作地。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200—18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种类。区系从属广布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