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CICON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鹳形目 |
科名 |
Ardeidae |
科中文名 |
鹭科 |
属名 |
Nycticorax Forster,1817 |
属中文名 |
夜鹭属 |
学名 |
Nycticorax nycticorax(Linnaeus) |
中文名 |
黑冠夜鹭 |
英文名 |
Black—crowned Night Heron |
俗名 |
夜鹭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是 |
引证信息 |
Ardea Nycticorax Linnaeus,1758.Syst.Nat.,ed.10,1:142(模式标本采集地:欧洲南部)。
|
鉴定特征 |
嘴峰与跗蹠几等长。成鸟头顶、上背和肩羽黑绿色,具铜绿色金属光彩;上体余部灰色,下体纯白色。后枕部具两枚白色带状冠羽。幼鸟体羽呈条纹斑杂状,上体暗灰褐,满布淡棕色羽干纹;下体近白,亦满布暗褐色细纹。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有2亚种,我国记录为指名亚种。 |
采集地 |
保山1987.10.16.;潞西遮放1962.4.5.;景洪橄揽坝1960.4.15. |
形态描述 |
成鸟 (繁殖羽):额基白色,向后延伸呈短的白色眉纹;头顶和枕冠亮绿黑色闪耀铜绿色金属光彩,枕冠中央着生有2—3枚白色带状长羽,悬垂于后颈,形若辫子;后颈灰白色;上背、肩羽及内侧三级飞羽亦呈亮绿黑色;翅缘白;翼覆羽、飞羽和下背、尾上覆羽及尾羽概呈淡葡萄灰色;颏、喉及下体余部纯白。
虹膜血红色;眼先裸露皮肤黄绿色;嘴黑色,下嘴基部黄褐色;脚角黄色。
|
分类讨论 |
l960年4月15日采自西双版纳州景洪县橄榄坝的1只性别不清的亚成鸟,两枚白色带状冠羽形短,成新生的羽芽状;颊部、后颈、下背、尾上覆羽及翅表面多渲染灰褐色,羽色较l962年4月5日采自德宏州潞西县遮放的雄性成鸟标本暗浓。我们无幼鸟标本,据保山林业局在保山城区的树上采l幼鸟(10月16日),上体暗灰褐,满布淡棕褐色羽干纹;尾羽、翅上覆羽和飞羽暗褐色,具棕白色星状端斑;下体近白色,亦满布暗褐色细纹;尾下覆羽棕白色。嘴黑,基部黄绿。脚黄色。 |
分布地 |
昆明、红河、丽江、保山、德宏、西双版纳等地州市,夏候鸟。省外分布于东北中部、南部和西南部,河北、河南、山东青岛、陕西南部、甘肃、四川西至雅安、峨嵋山及长江以南地区,夏候鸟;最南各省为留鸟。国外广布于东欧、印度、斯里兰卡、日本、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南非和美洲南部等地区。 |
生态学 |
夜鹭栖息于开阔田坝区,多停歇在田坝中或居民点附近的大树上和竹丛上。十多只或数十只结群活动,在沼泽滩地及水稻田中觅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620—24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区系从属广布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