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APOD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雨燕目 |
科名 |
Apodidae |
科中文名 |
雨燕科 |
属名 |
Hirund—apus Hodgson,1836 |
属中文名 |
针尾雨燕属 |
学名 |
Hirundapus caudacutus nudipes(Hodgson) |
中文名 |
白喉针尾雨燕 |
英文名 |
White—throated Spinetail Swift. |
俗名 |
大雨燕、岩燕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Cypsdus(Chaetura)nudipes,Hodgson,1836(1837),Journ.As.Soe.Bengal 5:779 (模式标本采集地:尼伯尔)。
Hirundapus candacutus nudipes,Howard,R.&A.Moore,1 984,P.202;Peters,J.L.,l940,p.232;郑作新,1987,p.350.
Chaetura caudacuta nudipes,Ali,S.&S.D.Ripley,1987,p.268;Rothschild,L.,1926,p.247.
|
鉴定特征 |
体形较大,翅长在195mm以上;尾呈平尾型,羽轴延长突出于尾端成针状;肩羽、背和腰浅褐色;头顶、翅和尾羽均亮黑色,并闪紫蓝绿色光彩;喉和尾下覆羽呈白色,胸、腹和翅下覆羽均暗褐色。两性相似。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共4个亚种,我国有3个亚种。指名亚种前额白色,分布于东北、河北(夏候鸟、旅鸟);山东、安徽、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旅鸟)。formosanus 亚种仅分布于台湾(留鸟)。云南省仅有nudipes亚种。 |
采集地 |
贡山双拉哇l973.6.24—26.;新平打雀山1977.10.16.。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前额和眼先黑褐色;头顶至后颈、翅上覆羽、胁部和尾上覆羽及尾羽均亮黑色,并闪紫蓝绿色金属光泽;最内侧三级飞羽的内翈白色;其余飞羽和初级覆羽黑褐色,内翈缘淡棕褐色;肩和背棕褐色,上背中央最浅淡,呈淡棕白色;颏、喉、颊部和尾下覆羽纯白;胸、腹、腋羽和翅下覆羽暗褐色,下胁斑杂白色。
雌性成鸟:前额黑褐色较雌鸟为淡;头顶至后颈的亮黑色亦不如雄鸟浓艳;尾下覆羽缀以细狭的黑色端缘;余部与雄鸟相似。
虹膜暗褐;嘴黑色;跗蹠和趾黑褐色,爪黑色。
|
分布地 |
贡山、泸水、腾冲、新平、景洪,留鸟。省外分布于西藏东部、四川西部巴塘二郎山、北部茂汶及西部,留鸟。国外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巴基斯坦的哈札拉、尼伯尔、印度的卡恰尔山区和曼尼普尔、孟加拉的锡尔赫特、柬埔寨、爪哇等地,留鸟。 |
生态学 |
成群在空中觅食,以昆虫为食。巢筑于陡壁上。
栖息地高度海拔1400—1750m。资源现状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东洋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