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CAPRIMULGIFORMES |
目中文名 |
夜鹰目 |
科名 |
Caprimulgidae |
科中文名 |
夜鹰科 |
属名 |
Caprimulgus Linnaeus,1758 |
属中文名 |
夜鹰属 |
学名 |
Caprimulgus indicus hazarae Whistler et Kinnear |
中文名 |
普通夜鹰 |
英文名 |
Indian Jungle Nightjar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CaprimulgUS indiucs hazarae Whistler et Kinnear,1935,Journ.Bombay Nat.Hist.Soc.38:37(模式标本采集地:巴基斯坦哈扎那的阿博塔巴德)。
Caprimulgrus indiucs hazarae,Ali,S.&S.D.Ripley,1970,4:8—10;Howard,R.&A.Moore,1980,p.196;Peters,J.L.,l940,IV:203;郑作新,1987,p.344.
|
鉴定特征 |
通体黑褐色,杂皮黄色斑块;雄鸟最外侧4枚初级飞羽具一道白色横斑;外侧4对尾羽具白色次端斑,喉具白斑。雌鸟最外侧4枚初级飞羽斑块棕黄,尾羽次端
斑棕黄或缺如,无棕黄色项领,可与长尾夜鹰相区别。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共5亚种,我国有2亚种,云南省均有分布。 |
采集地 |
贡山巴坡1973.5.13.,6.6.。 |
形态描述 |
雌性成鸟:上体满布皮黄色与黑褐色相杂的虫蠹状斑纹及黑色纵纹,后颈两侧羽毛先端呈棕黄色;背、肩及翅上覆羽具较多的棕黄色块斑;三级飞羽及内侧次级飞羽呈棕白色和暗褐色虫蠹状斑杂状,外侧飞羽及初级覆羽暗褐,具棕黄色横斑,横斑上或多或少缀大小不一的暗褐色斑点;第l枚初级飞羽的内翈及第2、3、4枚初级飞羽的两翈中部具棕黄色横斑,内翈的横斑有时不甚明显;中央尾羽呈灰白色与暗褐色相杂的虫蠹状斑纹,并具较窄的暗褐色横斑,暗褐色横斑在外侧尾羽逐渐变宽,灰白色也逐渐被棕黄色代替,最外侧一对尾羽暗褐色具棕黄色横斑,横斑杂有黑褐色;眼先及头侧呈棕黄色与暗褐色斑杂状;颏、喉、胸及上腹暗褐,均杂棕白色或棕黄色斑点;颏有的多杂白色,喉具一大形棕白色块斑;下腹棕黄而具暗褐色横纹;尾下覆羽棕黄,有的具暗褐色横纹。’ 虹膜暗褐;嘴黑色;跗蹠和趾角褐,爪黑色。
|
分布地 |
仅见于贡山,留鸟。国内尚见于西藏南部及东部。国外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部地区、缅甸及马来西亚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