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
  • Searce Dbase
    • Database List
    • Metadata
  • Data retrieval
    • Uncommon words
    • BHL文献检索
    • GBIF标本检索
    • NCBI分子数据检索
  • Data service
    • consultation service
    • API Service
  • Species Data Mine
  • Guide
    • Normal Problem
    • Feedback
  • Case
  • About us
    • Overview
    • Our Team
    • Contact
  • 语言
    • 中文
    • English
    • Sign in
    • TCloud User
  • 个人中心
    • User info
    • Sign out
    中国科学院数据云门户

Ardea cinerea jouyi Clark   苍鹭

字段 内容
目名 CICONIIFORMES
目中文名 鹳形目
科名 Ardeidae
科中文名 鹭科
属名 Ardea Linnaeus,1758
属中文名 鹭属
学名 Ardea cinerea jouyi Clark
中文名 苍鹭
英文名 Grey Heron
俗名 老等、大青桩
亚种判定 是
是否指定亚种 否
引证信息 Ardea cinerejouyi Clark,1907,Proc.U.S.Nat.Mus.32:468(模式标本采集地:南朝鲜汉城)。 Ardea cinerea jouyi,Mayr,E.8L G.W.Cottrell,1979,P.197;Rothschild,L.,1926,P.228;郑作新,1987.P.20.
鉴定特征 鹭类中体形最大者。嘴长而尖,颈细长,脚长;体羽主要呈青灰色。成鸟前额和颈白色,枕冠黑色。
亚种信息 全世界记录3亚种,我国有2亚种。指名亚种,背羽和翼覆羽的灰色较浓艳,主要分布于欧洲和非洲,我国仅见于新疆西部地区。jouyi亚种,广布于西伯利亚、朝鲜、日本和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
采集地 昆明:滇池l960.12.5.,西山区1985.9. 28.;嵩明l961.12.27.;寻甸羊街1976.1.21.;昭通1963.12.1.;巧家l963.11.26.;个旧大屯l983.12.4.;勐腊l960.2.16.。
形态描述 成鸟 (冬羽):前额和冠羽白色,头顶至后枕冠羽亮黑色,两条黑色冠羽特长,形状若辫子;头侧和颈白色稍沾灰色;背部、体侧、翼覆羽及尾羽表面烟灰;肩羽特别延长,羽端松散而下垂呈灰黄白色条纹状;翅缘白色,小翼羽、初级覆羽、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均黑褐色,内侧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与背同色;颏、喉纯白;下喉中央有一条黑色纵纹至上胸形成黑白相杂的矛状长羽,披于胸前,其两侧备具一簇紫黑色长羽,成两块大形黑斑;胸和腹部中央白色,两侧缘以黑色,向后伸至肛周会合;覆腿羽和尾下覆羽纯白。两性羽色相似。雌鸟体形稍小,黑色枕冠较短。 幼鸟:1976年1月21日,在寻甸羊街采获1只幼鸟,羽色较成鸟灰暗;前额、后颈与背部概为灰色,枕冠黑褐而形短;胸部中央黑白相杂的茅状长羽不发达,胸腹污白色,两侧无紫黑色斑纹。 虹膜黄色;眼先裸皮绿色;上嘴黄褐色,下嘴淡黄色,基部淡绿色;胫及跗蹠黄褐渲染绿色。
分类讨论 在云南省境内分布的苍鹭,Rothschild(1926)记录为jouyi亚种,继后Stone(1933)改录为rectirostris亚种。近五十多年来,国内学者均沿用该亚种名。Mayr & Cottrell(1979)认为rectirostris是指名亚种的同物异名,而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和南部的苍鹭,应是jouyi亚种。郑作新,(1987)在《中国鸟类区糸纲要》中也改为该亚种。
分布地 在云南省内为旅鸟或冬候鸟,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曾记录于昆明、石林、嵩明、昭通、巧家、永善、寻甸、个旧、蒙自、石屏、通海、江川、大理、洱源、剑川、丽江、永胜、勐腊和景洪等县。省外广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区,均为旅鸟或地方性留鸟。国外繁殖于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等地,迁至中南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越冬。
生态学 冬季常见五六只或十多只结群,在湖泊、河流和水塘边缘的浅滩、沼泽地觅食鱼、虾、昆虫及其它小动物。觅食时不好动,常久立而俟机捕食,故有“老等”、“青桩”之称。站立时,常单脚独立,另一只脚收缩于腹下,两脚替换。颈、曲缩于肩间成驼背状,飞翔时,颈子也缩成“之”字形,两脚向后平伸,常成一只接一只单列纵队飞行。夜晚,群栖于高大的树上,很不鸣叫。 1984年11月至l2月,滇西高原湖泊考察时,在洱源茈碧湖见30只,剑湖6只,丽江拉市海30只,大理洱海边考察区域内仅见l只。 苍鹭嗜食鱼虾,对渔业生产有一定危害,在渔场可采取适当的防害措施。但也捕食蝗虫,蝼蛄等农田害虫,对农业生产有利。1983年12月4日在个旧大屯海采集1只,胃内含物中有螃蟹和小形哺乳动物的残体4.5克。这证明苍鹭也捕食小形哺乳类动物。据记载,苍鹭在四川省的繁殖期为4—7月,成群在高大乔木树上营巢,巢距地面l0一20m。巢形较简陋,由树枝、于草、羽毛等物构成,每窝产卵3—5枚(李桂垣等,1985)。在云南省境内尚无繁殖记录。 分布于海拔600--2500m。资源现状为常见种。
图像信息
About us
本数据库是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的组成部分,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昆明动物所、成都水生所、上海昆虫博物馆及武汉水生所共同建设。感谢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建设专项“科学大数据工程”提供支持。
Useful Links
  • 中国科学数据云
  • 国家基础科学数据中心
  • 物种多样性数据平台
  •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
  •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Contact
1 Beichen We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China(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el: +86-10-64807129

Email: linct@ioz.ac.cn

Follow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态研究所 中科院武汉水生所   京ICP备09112257号-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