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CHARADR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鸻形目 |
科名 |
Scolopacidae |
科中文名 |
鹬科 |
属名 |
Tringa Linnaeus,1758 |
属中文名 |
鹬属 |
学名 |
Tringa totanus lotantts(Linnaeus) |
中文名 |
红脚鹅 |
英文名 |
Common Redshank,Redshank.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Scolopax Totanus Linnaeus l758,Syst.Nat.,ed.10,1:145(模式标本采集地:瑞典)。
Tringa totanus eurhinus,Howard & Moore,l984,P.126;Johnsgard,P.A.,l981,P.311—313;Peters,J.L.,l934,P.265;Rothschild,L.,l926,P.220.
Tringa totantts totantts,郑作新,1987,P.218.
|
鉴定特征 |
体形与鹤鹬相近,上体以黑褐为主;下背和腰纯白,尾上覆羽和尾羽白色,具黑褐色横斑;初级飞羽黑色,次级飞羽白色;下体白色,而颏、喉、前胸具纤细的黑褐色羽干纹;两胁具褐色斑纹。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录有4亚种(Howard & Moore,1980),但Johnsgard(1981)则将红脚鹬分为6个亚种。我国仅有指名亚种(郑作新,l987),云南有分布。 |
采集地 |
元阳新街1985.9.29.;蒙自1910.9.(Rothschild,1926)。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头、上背、翅上覆羽、肩羽和三级飞羽黑褐色,羽缘斑杂浅灰白或棕白色;下背至腰纯白;尾上覆羽和尾羽白色,具黑褐色横斑;初级飞羽黑褐,内侧几枚端缘白色,次级飞羽纯白色。大覆羽端缘亦白色,故在两翅中部形成明显的白色翅斑;眼先黑褐;头、颈两侧及胸部白色满布黑褐色羽干纹;颏和上喉及下体余部白色;尾下覆羽散布稀疏的黑褐色纵纹。翅下覆羽和腋羽纯白。
雌性成鸟:头顶、后颈和上背的羽色较雄鸟稍暗;颏、喉、胸和两胁多黑褐色斑纹。虹膜褐色;嘴黑色,基部淡红;跗蹠及趾橙红,爪黑褐色。
|
分类讨论 |
据Haward & Moore(1984)、Johnsgard(1981)和Peters(1934),指名亚种分布于欧洲北部到西伯利亚西部,亚洲西部及非洲地区;而eurhinus亚种分布于亚洲中部、东部、印度、中国等地。如按此地域分布,中国的红脚鹬似应为eurhinus亚种,而非指名亚种。但因缺乏比较标本,仍依郑作新(1987)的分类意见,将云南的红脚鹬定为指名亚种。 |
分布地 |
蒙自、元阳,旅鸟。国内在新疆地区繁殖;在其余各地均为旅鸟、冬候鸟。国外分布于欧洲北部、西伯利亚及亚洲西部、非洲。 |
生态学 |
多单只或成对栖于小溪、湖泊、水塘的岸边或沼泽地。觅食鱼、虾、水生昆虫。
栖息地高度海拔300--1800m。资源现状为罕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