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ICIFORMES |
目中文名 |
行目 |
科名 |
Picidae |
科中文名 |
啄木鸟科 |
属名 |
Dendrocopos Koch,1 81 6 |
属中文名 |
啄木鸟属 |
学名 |
Dendrocopos major(Linnaeus) |
中文名 |
大斑啄木鸟 |
英文名 |
Greater Pied Woodpecker |
俗名 |
啄木倌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Picus major Linnaeus,1758,Syst.Nat.,ed.10,1:114(模式标本采集地:瑞典)。 |
鉴定特征 |
体长约200mm。上体黑色,肩羽白色,形成大型白斑;飞羽及外侧尾羽具白斑;前额及颊棕白;颏、喉、胸及上腹浅棕褐或朱古力褐色,无纵纹,胸侧具一大的黑色斑块;下腹及尾下覆羽红色。雄鸟枕部红色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共28亚种(Howard&Moore,1980),我国已录9亚种:tianshan—icus亚种翅斑较brevirostris亚种为白,嘴较纤细而弱,见于新疆北部及天山东部;brevi- rostris亚种肩羽纯白色,下体羽色最为浅淡,见于内蒙古东北部及黑龙江省;japonicus亚种肩羽非纯白色,下体淡皮黄至淡赭色,翅上白斑较大,见于内蒙古东南部,东北地区中部及南部;cabanisi亚种下体较japonicus亚种为暗,翅上白斑较小,尾上黑横斑较狭窄,见于辽宁西南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及甘肃北部、安徽北部;wulashanicus亚种下体呈灰褐色,仅见于内蒙古与乌拉山地区。beicki亚种下体较cabanisi亚种为暗,体形大,翅长l0♂136.3(132—141)mm,肩上和翼上白斑较大,见于青海东部、甘肃、陕西南部;stresemanni亚种是国内所有亚种下体最暗的,下体近朱古力褐色,翅上白斑最小,尾上黑斑亦最宽阔;mandarinus亚种与beicki亚种相似,但肩上与翼上白斑均较beicki亚种为小,体形也较小,翅长12♂♂l33.5(129--136)mm。hainanus亚种羽色与mandarinus 亚种相同,但体形较mandarinus亚种小,雄鸟翅长l25(122—131)mm,仅见于海南。云南有stresemanni和mandarinus两亚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