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FALCONIFORMES |
目中文名 |
隼形目 |
科名 |
Accipitridae |
科中文名 |
鹰科 |
属名 |
Accipiter Brisson,1760 |
属中文名 |
鹰属 |
学名 |
Accipiter nisus nisosimilis(Tickell) |
中文名 |
雀鹰 |
英文名 |
Sparrow Hawk.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Falco Nisosimilis Tickell,1833—34.Journ.As.Soc.Bengal,2:571(模式标本采集地:印度Marcha Borabhum)。
Accipiter nisus,nisosimilis,Ali,S.& S.D.Ripley,1 968.P.243—245;Mayr,E.& G.W.Cottrell,1979,P.341;Rothschild,L.,l926,P.229;郑作新,1987,P.87.
|
鉴定特征 |
体形较风头鹰小;上体暗褐,头无冠羽。颏、喉散布褐色纤细纵纹,无粗著的中央喉纹;下体满布棕褐色或棕红色波形横斑。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分为7亚种,我国有2亚种,在云南均有分布。 |
采集地 |
景洪大勐龙l960.1.22.;澜沧l960.1.8.;贡山巴坡l973.11.23—27.;景东川河l957.1.16.;昆明花红洞1985.11.17.。 |
形态描述 |
雄眭成鸟:前额、头顶至后颈黑褐色,前额羽缘淡棕白,呈纵纹状;后颈羽基大部白色,显露其外呈黑白斑杂状;眉纹淡棕白;上背至腰纯灰褐色;肩羽和翅上覆羽灰褐基部具白斑,常显露其外;飞羽和尾羽灰褐,具暗褐色带斑,次级飞羽端缘淡棕白;眼先灰白,羽须黑色,颊和耳羽黑褐色而杂白色纵纹。颏、喉白色,具纤细的黑褐色羽干纹。
胸、胁、腹、翅下覆羽、腋羽和覆腿羽淡棕白而满布棕褐色波形横斑;尾下覆羽白色。飞羽和尾羽下表面呈现灰白色与暗褐色相问带斑。
雌性成鸟:羽色与雄鸟相似,但体形较雄鸟稍大。
幼鸟:上体的褐色较成鸟暗浓,羽缘多棕色,呈鳞斑状;胸部具棕褐色心脏形花斑,下体余部与成鸟相似。
虹膜金黄或橙黄色;嘴尖黑褐,嘴基灰蓝色;腊膜黄色;跗蹠皮黄色,爪黑色。
|
分布地 |
西双版纳州、思茅地区、怒江州、昆明市及蒙自等地,冬候鸟或旅鸟。省外在东北黑龙江和西北新疆境内繁殖,向南迁至黄河以南各省区越冬。国外分布在土耳其、阿富汗、朝鲜、日本和千岛群岛等地繁殖,冬季南迁越冬。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