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段 | 内容 |
|---|---|
| 目名 | CORACIIFORMES |
| 目中文名 | 佛法僧目 |
| 科名 | Alcedinidae |
| 科中文名 | 犀鸟科 |
| 属名 | Aceros J.E.Gray,1844 |
| 属中文名 | 无盔犀鸟属 |
| 学名 | Aceros nipalensis(Hodgson) |
| 中文名 | 棕颈[无盔]犀鸟 |
| 英文名 | Roufous-necked Hornbill |
| 俗名 | 诺哥玛(傣语)。 |
| 亚种判定 | 否 |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 引证信息 | Buceros nipalensis Hodgson,1892,As.Res.18(1):178(模式标本采集地:尼 泊尔)。 Aceros,zipalensis,Ali,S.8LS.D.Ripley,1970,4:135—137;Baker,E.C.Stuart,1927,4:294—295;Howard,R.&A.Moore,1980,P.237;Peters,J.L.,l955,V:264;郑作新,1987,P.373—374;彭燕章等,l987,P.153. |
| 鉴定特征 | 无盔突,嘴基具黑黄相间的斜形棱纹;整个背部、两翅及尾羽均亮黑色, 并闪铜绿色光泽,外侧初级飞羽端部及尾羽均具宽阔白色端斑;雄鸟颈及下体棕色,下腹及尾下覆羽棕栗色;雌鸟颈及整个下体均黑色。 |
| 采集地 | 勐腊:勐远l959.Il.14,1960.2.14,1961.1.27,1964.4.17,瑶族旧寨1959.4.21,曼粉1982.4.26;金平勐拉1959。 |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背、两翅、腰、尾上覆羽及尾羽亮黑色,并闪铜绿色金属光泽;外侧初 级飞羽及尾羽具宽阔的白色端斑;头顶、整个颈部、胸和上腹棕黄色;下腹、肛周和尾 下覆羽前部及腿羽棕栗色,尾下覆羽后部黑色;脸、颏和喉裸露。 雌性成鸟:头顶、颈部及下体均为黑色,余部与雄鸟相同。 雄性亚成体:头顶、颈及上胸棕黄色,上嘴基部的黑色斜形棱纹仅1—2道,嘴缘齿 状缺刻亦较少;余部与雄性成鸟相似。 雌性亚成体:上嘴基部斜纹仅两道,余与雌性成鸟相似。 虹膜橘红色,眼周淡蓝;颏、喉裸皮呈鲜橘黄色,喉侧及下缘环以钴蓝色;嘴牙黄 色,上嘴基部具黑黄相间的斜形棱纹,嘴缘具齿状缺刻;跗蹠和趾铅蓝色。 |
| 分布地 | 勐腊及金平,留鸟;国内尚见于西藏东南部墨脱;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阿萨姆、缅甸、泰国北部及印度支那等地区。 |
| 生态学 | 属大型的热带森林鸟类,栖息于热带雨林中,常单个或成对活动,1~3月也见数只集群在同一棵树上活动觅食。鸣声似“guo—guo-”,声音宏亮而单调。1959年4月26日在勐腊瑶族旧寨见1只在沟谷林中的无花果树上觅食,并采获,胃内含物全为果实,有无花果、核果及梨果等。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600---8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区系从属东洋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