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CORACIIFORMES |
目中文名 |
佛法僧目 |
科名 |
Alcedinidae |
科中文名 |
犀鸟科 |
属名 |
Ptilolaemus Ogilvie--Grant,1892 |
属中文名 |
小盔犀鸟属 |
学名 |
Ptilolaemus tickelli indochinensis Delacour et Jabouille |
中文名 |
白喉[小盔]犀鸟 |
英文名 |
white—throated Brown Hornbill,Tiekell’S Hornbill,Brown Hornbill |
俗名 |
喏锵(傣语)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Ptilolaemus tickelli indochinensis Delacour et Jabouille,1 928,Bull.Brit.Orn.Cl.48:129(模式标本采集地:越南北部Khebon)。
Ptilolaemus tickelli indochinensis,Howard,R.&A.Moore,1 980,P.237;Peters,J.L.,l955,V:261;郑作新,1987,P.373;彭燕章等,l987,P.153.
采集地勐腊:勐远l959.5.2,1961.1.16,2.7,曼帕1959.5.17 |
鉴定特征 |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整个上体包括两翅及尾羽表面均暗褐色,背羽边缘较暗;前额羽毛沾棕,头顶及颈部具细狭的灰白色羽干纹;初级覆羽、飞羽及尾羽均闪铜绿色金属光泽,初级飞羽及尾羽均具白色端斑;飞羽外翈狭缘棕白色,第2—8枚初级飞羽中部具棕白色块斑;翼缘棕白;颏、喉及颈侧淡棕白色;眼周须羽黑褐;下体余部棕黄色,有的棕黄色较浅淡,而显淡棕白色斑块。
雌性成鸟:颈侧与头顶同色,下体较暗,多褐而少棕;初级覆羽无白色端斑,余部与雄鸟相似。
雄性亚成体:l961年2月7日采自勐腊的l雄性亚成鸟,与雄性成鸟相似,唯中央尾羽不具白斑,盔突较小。
雌性亚成体:l961年1月21日采自勐腊勐远,盔突较小;颏、喉暗褐,羽干略呈棕白色;下体多沾褐;飞羽及尾羽均无白色端斑;余部与雌性成鸟相似。
虹膜暗褐,眼周裸露皮肤蓝白或亮蓝色;盔突和嘴牙黄;跗蹠和趾灰绿色 |
分布地 |
国内仅见于云南勐腊县,留鸟;国外尚见于印度支那地区 |
生态学 |
为典型的热带森林鸟类,仅见于热带雨林中的高树上。结群活动,
喜食榕树(Ficus spp.)果实,鸣叫声急促而响亮,似“ge --ge--ge”声。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600--8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区系从属东洋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