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TROGONIFORMES |
目中文名 |
咬鹃目 |
科名 |
Trogonidae |
科中文名 |
咬鹃科 |
属名 |
Harpactes Swainson,1 832—33 |
属中文名 |
咬鹃属 |
学名 |
Harpactes wardi(Kinnear) |
中文名 |
红腹咬鹃 |
英文名 |
Ward ’S Trogon |
亚种判定 |
否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Pyrotrogon wardi Kinnear,1927,Bull.Brit.Orn.Cl.47:112(模式标本采集地:
缅典Seinghku山谷)。 Harpactes wardi,Ali,S.&S.D.Ripely,1970,4:66;Howard,R.&A.Moore,1980,P.224;Peters,J.L.,l955,V:164;郑作新,1987,P.357;彭燕章等,l979,动物分类学报4(1):95;彭燕章等,l987,P.141
|
鉴定特征 |
上体褐灰,渲染深红色,在阴暗的森林中看起来好象呈黑色;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具大型浅绯红色端斑,飞行起来十分明显;眉纹短,呈红色;喉、胸与头顶同色,下体余部鲜绯红色。雌鸟:头、颈、背、喉及胸均暗石板灰,下体余部淡橙黄;眉纹橙黄,外侧尾羽端斑浅黄而非浅红色,余部与雄鸟相似。
|
采集地 |
贡山马库1973.5.26.,l973.11.21 |
形态描述 |
雌鸟:额侧、头顶前部及眉纹均橙黄,眉纹较短;整个上体暗石板灰,并渲染橄榄黄褐色,头顶尤其显著;中央3对尾羽纯黑色,外侧3对尾羽先端具淡白色斜形端斑}两翅黑褐,除第l枚初级飞羽外,其余飞羽外翈缘以白色,内侧次级飞羽及翅上覆羽具白色沾棕的虫蠹状斑纹;眼先、眼周、眼后、颊、颏及上喉均黑褐色;下喉和胸褐灰色;下体余部白而渲染淡橙黄色。
雄性幼鸟:1973年5月26 日采自贡山马库。羽色与雌鸟相似,但上体较雌鸟为暗,头部黄色不明显;眼先前方有一橙红色斑块,额侧具橙红色羽簇;喉、胸沾灰较多,下体余部灰黄;左下胸见一浅橙红色羽毛;外侧尾羽先端浅黄色。 |
分布地 |
国内见于云南贡山马库,留鸟。国外尚见于缅甸北部,越南东北部。
|
生态学 |
多见于常绿阔叶林中。11月所采的2只雌鸟系傍晚停息于住地附近的水冬瓜树上时击落,其中1只击伤后饲养数日,它拒食米饭,摄食鸟肉。5月的l幼雄系于山坡常绿阔叶林中采获,睾丸大小为5×3mm,胃内食物为鞘翅目甲虫及鳞翅目幼虫。
采集地高度海拔1880m左右。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东洋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