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CHARADR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鸻形目 |
科名 |
Scolopacidae |
科中文名 |
鹬科 |
学名 |
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 Brehm |
中文名 |
白腰杓鹬 |
英文名 |
Curlew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Numenius orientalis C.L.Brehm,1831,Handb.Naturg.Vog.Deutschl.:610(模式标本采集地:印度尼西亚)。
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Ali,S.& Ripley,S.D.,l987,P.156;Howard,R.& Moore,A.,l984,P.126;Peters,J.L.,l934,2:262;郑作新,1987,p.213~214;郑作新,2000,P.40。
|
鉴定特征 |
全长约590mm。下背、腰及尾上覆羽纯白色;尾羽白色并具黑色细横斑;上体余部淡褐色,有黑褐色纵纹;眉纹白色;颊部污白,具黑褐色细纵纹;颈、胸淡褐色具细的黑褐色纵纹;腹部白色;两胁白,具黑褐色条纹;嘴黑褐色,特别长并向下弯曲;脚青灰色。两性相似。 |
亚种信息 |
分化为2亚种(Howard & Moore,1984)或3亚种(Peters,1934),中国仅记录l亚种。 |
分布地 |
丽江,为旅鸟。1999年11月在丽江拉市海观察到l只白腰杓鹬(权瑞昌等,2002),为云南省新纪录。省外在东北西北部,为繁殖鸟;东北北部至南部,内蒙东部、中部,河北、山东、河南,以至甘肃、青海、新疆,为旅鸟;华南地区自长江至福建、广东和海南岛、台湾以及西藏南部,为旅鸟或冬候鸟。国外分布于从亚洲中部直至非洲东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
生态学 |
栖息于湖泊周围的沼泽浅滩地带,发现时已连续3天在拉市海的湖边草地觅食。
栖息地海拔2390m左右。资源状况为罕见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