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Fringillidae |
科中文名 |
雀科 |
属名 |
Pinicola Vieillot,1808 |
属中文名 |
松雀属 |
学名 |
Pinicola subhimachala(Hodgson) |
中文名 |
红眉松雀 |
英文名 |
Red—headed Rosefinch |
俗名 |
红额松雀、红额原雀 |
亚种判定 |
否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Corythus subhimachalus Hodgson,1836,As.Res.19:152(模式标本采集地:尼泊尔)。
Propyrrhula subhimachala intensior Rothschild,1922,Bull.Brit.Om.Cl.43:12(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云南丽江山脉)。
Pinicola subhimachalus,Ali,S.& Ripley,S.D., l974, 10: 192;Howard,R.&Moore,A.,l984,p.600;Paynter,R.A.& Mayr,E.,l968,14:286;傅桐生等,l998,14:178;彭燕章,1987,p.431~432;郑作新,1987,p.990。
|
鉴定特征 |
全长l76~197mm。嘴粗厚。雄鸟眉纹及颏、喉深红色;背和肩暗褐色;腰黄沾红;下体灰色沾黄。雌鸟眉纹金黄色;上体橄榄黄色;翅、尾褐色;下体淡褐色;腹部中央橄榄黄色。 |
采集地 |
泸水片马1974.1.25.;中甸大雪山1981.9.8.;德钦白马雪山l995.6.17.;宾川鸡足山1981.11.12.;双柏平河l977.11.22.。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额、眉纹、颊、颏及喉深红色;后颈两侧橙黄而微染红色;眼先、眼后和耳羽灰褐沾黄色;背及两肩暗褐色,羽缘橄榄黄色;腰和尾上覆羽橙黄而染红色;翅和尾羽黑褐色,外(甲+羽)缘橄榄黄绿色;胸羽绯红色具白色点斑;下体余部灰微沾黄色。
雌性成鸟:额与眉纹金黄色;头侧、颈侧及整个上体均橄榄黄;后颈羽端稍暗;背羽中央暗褐,展露于外;两翅和尾褐色,均具橄榄黄羽缘;眼先暗褐;颊以及自颏至上胸金黄,其后围以橄榄黄,若胸带状,前颈羽基暗色下体余部淡褐灰,上腹中央微缀以橄榄黄。
虹膜红褐色;嘴角褐,下嘴角白;跗蹠和趾肉褐色。
|
分类讨论 |
l981年9月8日采自云南西北部中甸大雪山的l只雄鸟,前额、眉纹和颏、喉至上胸亮朱红,不具粉白色点斑;余部与其他红眉松雀的雄鸟相似。该鸟可能是亚成鸟。 |
分布地 |
泸水、怒江与澜沧江间山脉、中甸、德钦、丽江、宾川、昆明、新平、双柏、永善,为留鸟。省外见于四川中部灌县和峨眉,西部康定、巴塘和白玉,西南部木里,西藏南部偏东地区、昌都地区西南部,为留鸟。国外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域的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和缅甸东北部。 |
生态学 |
栖息于高山针叶林、栎树的林缘及灌丛。常单个或成对活动,不作长距离飞翔.以草籽和果实、种子为食。
栖息地海拔2000~4 2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区北部特有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