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Ploceidae |
科中文名 |
文鸟科 |
属名 |
Lonchura Sykes |
属中文名 |
文鸟属 |
学名 |
Lonchura malacca atricapilla(Vieillot) |
中文名 |
栗腹文鸟 |
英文名 |
Chestnut Mannikin,Black—headed Munia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Loxia atricapilla Vieillot,1805(=1807),Hist.Nat.Ois Chant.Zon.Torr:Paris,84:53(模式标本采集地:限于孟加拉国南部)。
Lonchura malacca atricapilla,Howard,R.& Moore,A.,l984,P.609;Paynter,R.A..1968,14:380;傅桐生等,l998,14:66~69;彭燕章等,l987,p.421~422;郑作新,1987,P.953~954。
|
鉴定特征 |
全长l l2~119mm,体形大小与斑文鸟相似。整个头、颈及上胸黑色;其余体羽主要呈栗红色;下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黑色。两性相似。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共有10亚种,中国有2亚种,云南有l亚种。 |
采集地 |
永德永康1964.8.11.;双江l964.7.6; 耿马四方井1964.5.18.;景洪普文1960.5.2.。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整个头、颈及颏、喉至上胸黑色;肩和背羽栗红色;两翅表面亦呈栗红色;飞羽内(甲+羽)灰褐;腰和尾上覆羽栗红,尾上覆羽端部橙黄色;尾羽暗褐色,中央尾羽宽缘金黄色;下胸和腹部两侧栗色;腹部中央及尾下覆羽黑色。
虹膜红褐;嘴基蓝灰色,前端白黄;跗蹠及趾铅灰色,爪色稍淡。
|
分布地 |
腾冲、盈江、永德、耿马、双江、元江、思茅、景洪,为留鸟。省外见于广东。国外分布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孟加拉国、尼泊尔东南部、东巴基斯坦、缅甸。 |
生态学 |
栗腹文鸟生活于低山丘陵耕作区附近的灌木、草丛。喜结群,常与其他文鸟混群在稻田或其他作物地里觅食。主要吃谷类和草籽,繁殖期也捕食昆虫。在云南西南部3~8月繁殖,巢筑于灌丛或竹林中,以竹叶或干草为材料。每窝产卵4~6枚,卵白色无斑。
栖息地海拔500~110O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东南亚热带地区特有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