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段 | 内容 |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 科名 | Ploceidae |
| 科中文名 | 文鸟科 |
| 属名 | Ploceus Cuvier,1817 |
| 属中文名 | 织布鸟属 |
| 学名 | Ploceus manyar williamsoni Hall |
| 中文名 | 纹胸织布鸟 |
| 英文名 | Streaked Weaver |
| 亚种判定 | 是 |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 引证信息 | Ploceus manyar williamsoni Hall,1957,Bull.Brit.Oril.Cl.,77:46(模式标本采集地:泰国中部的Samkok)。 Ploceus manyar williamsoni,Mayr,E.& Greenway,J.C.,l962,15:52;M.deschauensee,1984,P.492;约翰?马敬能等,2000,P.467。 |
| 鉴定特征 | 全长l40~146mm,体形似麻雀。雄鸟(繁殖羽)头顶亮金黄色;头侧和颏喉黑色;胸部暗茶黄具粗著的黑色纵纹。雌鸟和非繁殖羽雄鸟头顶和背部满布黑色纵纹,羽缘茶黄色;眉纹淡黄白色,颈侧具鲜亮的黄色块斑;颚纹黑色;颏、喉淡棕白;胸和胁茶黄色满布黑色纵纹。 与黑喉织布鸟(Ploceus benghalensis)的区别:黑喉织布鸟雄鸟(繁殖羽),头顶金黄色周围环绕黑色带斑;下体近白色,并具l道宽阔的黑褐色带斑横过胸部。雌鸟似纹胸织布鸟,但头顶和枕部几呈纯灰色;胸部无纵纹;腰几呈纯色。非繁殖雄鸟似雌鸟,但近黑色胸带上具皮黄色鳞状斑纹(Robson,2000)。 |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共4亚种(Mayr & Greenway,1962)。De Schauensee(1984)记录云南有2亚种,peguensis亚种留居于云南西北部,williamsoni亚种留居于云南西南部。 |
| 采集地 | 景洪大勐龙l960.1.16.;勐腊勐捧l960.3.1.。 |
| 形态描述 | 雄鸟(冬羽):前额、头顶、后颈至上背黑褐色具茶黄色纵纹;下背至腰和尾上覆羽茶黄色,轴纹黑褐较纤细,纵纹不如上背显著;肩羽和翅上覆羽及飞羽黑褐;肩羽和小覆羽的羽缘茶黄色;中覆羽端缘棕黄色;大覆羽和飞羽外缘淡黄绿色;眉纹和颊纹淡黄白色与颈侧鲜黄色块斑相连环绕暗褐色耳羽;颚纹黑褐色;颏、喉和腹部中央至尾下覆羽淡棕白色;胸和胁部棕黄色满布黑褐色纵纹;腋羽和翅下覆羽淡棕白色;尾羽暗褐,狭缘淡棕白色。 虹膜褐色;上嘴角褐、下嘴淡角黄色;跗蹠和趾粉红褐色,爪黄褐色。 |
| 分布地 | 云南西南部西双版纳州景洪、勐腊,为留鸟。国外分布于泰国、老挝和越南。 |
| 生态学 | 栖息活动于热带地区的开阔河谷田野,冬季常见数十只结群在收割后的稻田中或草地上觅食谷物、草籽和昆虫。在高大的乔木树或竹林的枝条上营巢,巢呈葫芦状,由草丝编织而成,多个垂吊在一棵树上,巢开口于下方,有一个垂直的短管状人口。5~8月繁殖,每窝产卵2~5枚。卵呈白色,量度为20.6mm×14.9mm(Robson.2000)。 栖息地海拔500~7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南亚热带地区特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