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Zosteropidae |
科中文名 |
绣眼鸟科 |
属名 |
Zosterops Vigors et Horsfield |
属中文名 |
绣眼鸟属 |
学名 |
Zosterops palpebrosa joannae(La Touche) |
中文名 |
灰腹绣眼鸟 |
英文名 |
Oriental White—eye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Zosterops aureiventer joannae La Touche,1921,Bull.Brit.Om.Club.42:31(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云南东南部蒙自)。
Zosterops palpebrosa siamensis,Howard,R.& Moore,A.,l980,P.520;Paynter,R.A.,1967,12:295;李桂垣等,l982,13:l53~154;彭燕章等,l987,p.415;郑作新,1994,P.163。
Zosterops palpebrosa joannae,Howard,R.& Moore,A.,l980,P.520;郑作新,1994,P.163。
|
鉴定特征 |
全长92~117mm。基本羽色与暗绿绣眼鸟极相似,但上体黄绿色;颏、喉和尾下覆羽鲜黄;腹部的灰色较浓著,且中央多少渲染黄色。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共有l3亚种(Howard & Moore,1980),中国记录2亚种,云南有分布。 |
采集地 |
潞西:山台山1962.4.21.,遮放1962.4.2.;盈江:城郊1960.5.22.,芒线1960.5.25.;腾冲大塘l965.5.25.;双江l960.3.24~26.;永德勐底l964.8.9.;思茅1960.5.12.,l960.I.4.,l964.9.27.;景东:林街l964.7.22.~8.1.,灰窑l964.9.13~16.,黄草岭J964.10.12.,董家坟1957.2.18.~5.6.,温卜l957.1.21~22.,l964.8.26.~9.27.;景谷:永平1960.5.10.;江城岩脚l972.6.24~25.;沧源班洪l964.6.7~10.;勐腊:城郊l983.6.22.24.,勐仑曼岗l959.3.19.,伐木场l960.1.6~7.,易武l960.1.17~28.,l959.6.27.,曼粉l982.5.4.,勐仑那渡l960.1.4.~4.29.,l959.12.13.,勐仑1982.5.4.;勐海:城郊1983.6.6.,l957.2.28.,勐阿l960.3.6.;景洪:普文1960.4.29.,橄榄坝1960.4.16.,勐养l983.6.16.;元阳果统l961.5.17~18.;绿春大红山1972.5.24.;孟连l962.12.1 1~13.;马关都龙l961.6.9.;新平者龙l977.10.31.;维西1956.9.5~8.;个旧蛮耗l985.7.1~5.;宾川鸡足山1981.1 1.9.。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前额、头顶、后颈、背至尾上覆羽橄榄绿黄色,具金绿色光泽;翅上覆羽和肩羽与背同色;飞羽和尾羽黑褐,外缘橄榄绿黄色;眼圈白色;眼先和眼下伸达眼后纹呈黑色;颊和耳羽至颈侧亦呈橄榄绿黄色;颏、喉至上胸和尾下覆羽鲜黄色;胸和腹部两侧烟灰色,较指名亚种浅淡;腹部中央近白,雄鸟多少渲染黄色;翅绿黄;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而稍沾黄色。
雌性成鸟:羽色与雄鸟相似,但腹部中央儿乎无黄色渲染。
幼鸟:羽色与成鸟相似,但羽毛较松散而少光泽,不如成鸟艳丽;喉和尾下覆羽的黄色较浅淡;腹部中央无黄色渲染;嘴角软,呈黄色。
虹膜灰褐;嘴黑;跗蹠和趾钴蓝色。
|
分类讨论 |
灰腹绣眼鸟Pwnter(1967)记录l2亚种,认为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部、云南、四川和缅甸大部、泰国北部、印度支那的灰腹绣眼鸟属Z.P.siamensis亚种,将La Touche(1921)录自云南东南部蒙自地区的Z.p.joannae亚种列为同物异名。Howard & Moore(1980)记录灰腹绣眼鸟有l3亚种,承认Z.p.joannae种,认为分布于中国西部。郑作新(1976)、李桂垣等(1982)将分布于中国的灰腹绣眼鸟列为Z.P.siamensis,但郑作新(1987)将其改为指名亚种,郑作新(1994、2000)又将其改为Z.p.siamensis和Z.P.joannae两 亚种。
Paynter(1967)记述Z.p.siamensis原指腹部呈黄色的种群,发现于缅甸伊洛瓦底江下游及西南部的德林达依和中国云南的邻近地区。尤其在东部和北部的种群是多形的,腹部呈白色。La Touche(1921)描记采自云南东南部蒙自的joannae新亚种:“与 aureiventer亚种相似,但腹部中央的黄色条纹与喉部的黄色相连,通常某些雄鸟的腹部中央仪轻微渲染黄色,雌鸟完全不渲染黄色。上体呈金黄绿色,胁部暗粉红灰色,白色眼圈较狭窄,尾羽较长;♂翅长53mm,尾长39mm;♀翅长51mm,尾长38mm。采集时间雄鸟l920年11月I3 日,雌鸟1920年9月23日。”
笔者检查了采自云南各地的标本80余号,其羽色与La Touche(1921)所描记的joannae亚种相似,大多数雄鸟腹部中央仪轻微的渲染黄色,雌鸟几乎没有黄色纵纹。所以笔者认为分布于云南东部、西部和西南部的灰腹绣眼鸟应属于Z.p.joannae亚种。在云南西北部泸水和景东无量山采集有(5♂♂、4♀♀、1 )腹部两侧呈深烟灰色,腹部中央无黄色纵纹的标本拟应属指名亚种。据Lkgul & Round(1991)记录分布于泰困北部的灰腹绣眼鸟(Z.P.siamensis)腹部中央具有明显的黄色纵纹。郑作新等(1983)记录采自西藏东南部察隅和墨脱的标本,腹部亦无黄色渲染,鉴定为指名亚种。所以,指名亚种存国内的分布为两藏东南至云南南北部。圈外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印度阿萨姆、阿鲁纳查尔邦和尼泊尔、锡金、不丹及缅甸北部(Ali & Riplev,1974)。Z.p.joannae亚种在国内分布于云南西部、南部和东部,贵州,四川西南部凉山州(李桂垣等,1993)。国外分布于印度支那半岛北部。
|
分布地 |
云南西部腾冲、盈江、潞四.、永平、漾濞、丽江、维西、大理、宾川、凤庆、永德、双江、孟连、沧源、耿马、景东、景谷,西南部思茅、江城、勐海、勐腊、景洪,东南部新平、蒙自、个旧、元阳、绿春、马关等地,为留鸟。省外分布于贵州、广西西南部和四川西南部(?)。 |
生态学 |
灰腹绣眼鸟的生活习性与暗绿绣眼鸟相似,常混群活动于树枝间,在云南南部曾见同希鹛、太阳鸟等一起在灌丛和桃树枝上活动。
4月初采自云南南部的雄鸟,其睾丸甚膨大,约6mm×4mm;5月上旬在云南西北部见l巢内有3只幼鸟;5月初在云南见有雏鸟出飞。由此可见,灰腹绣眼鸟的繁殖期,当始于3月底或4月初。巢用下草丝、木棉、蛛丝等筑成,内垫蒲公英种毛等柔软物质,巢呈杯状,距地面5~6m高。2个巢的大小分别为:巢口径4.5cm、5.Ocm,深3.Ocm、5.Ocm,巢壁较簿。卵呈淡黄色,无斑,量度(1枚)为17mm×12mm。
灰腹绣眼鸟的食性,据l~4月和ll~12月采自云南南部的22个鸟胃的剖检结果,除4个胃中兼有动物和植物外,其余各胃全部是昆虫,如象甲、蚂蚁、蛾类等;在云南西北和四川两南部一带5~8月采获的ll个鸟胃,食物中昆虫和植物大致各占一半(郑作新,l962、1963)。
栖息地海拔300~25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中印亚界广布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