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CHARADR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鸻形目 |
科名 |
Charadriidae |
科中文名 |
鸻科 |
属名 |
Vanellus Brisson,1760 |
属中文名 |
凤头麦鸡属 |
学名 |
Vanellus duvaucelii(Lesson) |
中文名 |
距翅麦鸡 |
英文名 |
Spur—winged Lapwing |
亚种判定 |
否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haradrius Duvaucelii Lesson,1826,Dict.Sci.Nat.,ed.Levrault 42:38(模式标本采集地印度加尔各答)。
Hoplopterus ventralis,Baker,E.C.Stuart,1929,6:184—186;Gee,N.G.etal.,1948,p.71;Rothschild,L.,l926,p.220.
Hoplopterus duvaucelff,La Touche,1931—1934,1:355.
Vanellus spinosus,Johnsgard,L.,l981,p.111—113.
Vanellus duvaucelii Ali,S.&S.D.Ripley,1969,2:216;郑作新,1987,p.202.
|
鉴定特征 |
体形中等;翼角具距;头顶和枕冠黑色;背砂褐;飞羽黑,具大型白色翅班;尾上覆羽及尾羽基部白色,尾端黑色。颏、喉黑色;颊灰白,胸灰褐;下腹部中央具一黑色块斑,余部纯白。 |
采集地 |
景东:城郊l964.9.23.,左素营1957.1.9.;永德大雪山l964.4.16.;耿马:孟定四方井l960.4.22.,l964.5.15.;景洪:普文1960.4.30.,橄榄坝1960.4.5—23.;勐腊:勐仑1959.3.26—29.,l959.4.8.,l959.5.27—29.,l960.1.9.,1960.2.6.,l960.2.29.;潞西:芒市1962.4.26.,遮放1960.4.2.;盈江l960.5.21.。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额、头顶和枕部羽冠黑色,后颈灰褐色;翼角处有锐利而弯曲的黑色距;肩、背和翅上覆羽砂褐;小覆羽黑,形成翼角黑斑;中覆羽及部分大覆羽白色;初级飞羽黑;内侧次级飞羽基部白,端部黑色;尾上覆羽白色;尾羽白而具宽阔的黑色端斑;眼后纹白色;颊部及耳羽灰白;眼先、颏、喉黑色,上胸及喉侧白色,胸部具一浅灰褐色环带;翅下覆羽及腋羽白色;腹部中央具一不规则的黑色块斑,余部均白色。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唯翼角处的距较短(雌鸟距长通常为7.5mm,雄鸟可达11.5mm或更长)。
亚成鸟:较成鸟多淡黑褐色,两翅内侧覆羽具浓著的皮黄色外缘,直至第2年春天方脱换为砂褐色。
虹膜洋红;嘴黑;跗蹠及趾黑色,爪黑色。
|
分类讨论 |
据Johnsgard(1981),有2亚种,指名亚种分布于非洲,而duvaucelii亚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和东南亚各地,其区别在于:前者颈侧白色块斑较大,后者较小。但郑作新(1987)认为,距翅麦鸡无亚种分化。因无标本可资比较,仍依郑作新(1987)将其列为单型种。 |
分布地 |
景东、耿马、永德、景洪、勐腊、潞西、盈江、瑞丽、怒江河谷、金平、河口,留鸟。省外见于海南岛、福建福州。国外分布于非洲埃及、埃塞俄比亚、塞内加尔、尼日利亚、肯尼亚、希腊和土耳其;亚洲的印度、马来半岛、柬埔寨和越南等地。 |
生态学 |
多单个或成对活动,亦见结小群,主要活动于河漫滩及靠近河边的稻田。剖检l960年4月采自耿马和l962年4月采自芒市的5个胃,见有小型甲壳类昆虫、水生鞘翅目昆虫、膜翅目昆虫等。繁殖情况不详。1962年4月22日采自遮放的l只雌鸟卵巢已膨大,最大卵径达7mm,故可以断定,距翅麦鸡4月已进入繁殖期。
栖息地高度海拔260--12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