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CHARADR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鸻形目 |
科名 |
Charadriidae |
科中文名 |
鸻科 |
属名 |
Vanellus Brisson,1760 |
属中文名 |
凤头麦鸡属 |
学名 |
Vanellus cinereus(Blyth) |
中文名 |
灰头麦鸡 |
英文名 |
Grey—headed Lapwing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是 |
引证信息 |
Pluvianus cinereus Blyth,1842,Journ.As.Soc Bengal,11:587(模式标本采集地:印度加尔各答)。
Microsarcops cinereus,Ali,S.&S.D.Ripley,1969,2:211;Baker,E.C.Stuart,1929,6:191—192;La Touche,1924,p.302;1931—34,1:356—357;Gee,N.G.etal.,l948,p.70;Rothschild,L.,l926,p.221.
Vanellus cinereus.Johnsgard,P.A.,l981,P.95—97;郑作新l987,p.201
|
鉴定特征 |
体形中等。眼先具黄色肉垂;头和颈灰褐色,背羽淡赭褐色。尾上覆羽及尾羽白色,尾羽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初级飞羽黑色,次级飞羽白色;颏、喉及胸烟灰褐色,胸以下缘以黑褐色,形成半圆形胸斑;下体余部均白。 |
采集地 |
江川星云湖l983.12.27.;新平者龙打雀山1977.10.7.;景东l964.9.24—28.;双江l960.3.26.;石屏异龙湖1983.12.13.。 |
形态描述 |
成鸟(繁殖羽):头顶及后颈灰褐色;肩、背及翼覆羽赭褐色,小覆羽色淡,大覆羽端部白色;初级飞羽黑色,次级飞羽纯白;尾羽白色,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次端斑由内向外渐小;最外侧l对几纯白色,中央尾羽的黑色次端斑前缘和羽端渲染淡褐色,外侧尾羽羽端均白色;头颈两侧和喉烟灰色,颏灰白;胸褐灰,其下缘以黑色,形成半圆形胸斑。下体余部白色。眼先具一小形黄色肉垂。两性相似。
非繁殖羽:头、一后颈、肩、背及翼覆羽皆淡褐色;颏、喉淡白,具模糊的褐色纵纹;前胸灰色,胸后缘以黑色带斑;下体余部白色。
幼鸟:据l976年11月24日采自新平者龙的l只雌性幼鸟,上体皮黄色浓著,下胸
黑色带斑不明显;余部羽色与成鸟相似。虹膜红色;眼周裸出部及眼先肉垂黄色;嘴黄色具黑端;跗蹠及趾黄色,爪黑色。
|
分布地 |
昆明、新平、江川、景东、思茅、双江、耿马、腾冲、昌宁、石屏、蒙自、大理、瑞丽,冬候鸟。国内分布于东北中部、西南部、内蒙东部、南京、华北至长江中下游、福建、台湾、广西、贵州、四川西南部、广东。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和印度支那各国。 |
生态学 |
多单个或结小群活动于水田、耕地、河畔或山中池塘畔,迁飞时常10余只结群。以昆虫、草籽和植物为食。剖检1960年3月26 13采自双江的1只鸟胃,其食物皆为昆虫。
栖息地高度海拔400--1 600m。资源现状为常见种,在云南省许多地区均能见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