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CHARADR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鸻形目 |
科名 |
Charadriidae |
科中文名 |
鸻科 |
属名 |
Vanellus Brisson,1760 |
属中文名 |
凤头麦鸡属 |
学名 |
Vanellus vanellus(Linnaeus) |
中文名 |
凤头麦鸡 |
英文名 |
Lapwing |
亚种判定 |
否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Tringa Vanellus Linnaeus l758.Syst.Nat.,ed.10,1:148(模式标本采集地:瑞典)。
Vanellus vanellus,Ali,S.&S.D.Ripley,1969,2:210;Baker,E.C.Stuart,1929,6;180一181;Johnsgard,P.A.,l981,p.103—105;Gee,N.G.et al.,l948,p.70;郑作新,1987,p.200一201.
|
鉴定特征 |
体形中等;嘴短而尖;后枕有数枚反曲的长形羽毛形成显著的羽冠;背部金翠绿色,闪金属光彩。飞羽黑色;尾羽基部有宽大白斑和黑色次端斑。下体白色,胸部具一黑色环带;尾上和尾下覆羽棕栗色。 |
采集地 |
寻甸羊街1976.1.21.;昭通巧家l963,11.26.;丽江拉市海1984.12.14.。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头顶具黑色长形羽冠;前额至头顶蓝黑色;眼先、眉纹和眼圈淡棕白色,颊部染黑;后颈灰棕至上背逐渐变为灰褐色;背、肩和内侧飞羽表面金翠绿色,肩渲染紫红色;翅上小覆羽黑蓝绿色,闪耀绿辉;飞羽黑色,第l—3枚羽端白而缘以灰褐色;尾上覆羽棕栗色;尾羽基部白色,次端斑黑色,先端灰白色;颏、喉白色;上胸具金属闪光的黑色带斑;下体余部白色;腋羽及翅下覆羽白色;尾下覆羽淡棕红色。 ,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唯羽冠稍短,体羽较雄鸟少蓝紫色。
繁殖羽:与非繁殖羽相似,唯颊部、颏、喉部为黑色。
幼鸟、亚成鸟与成鸟羽色有一定差异。亚成鸟翼覆羽羽端具皮黄色狭缘,胸部的黑斑渲染更多淡褐色。
虹膜暗褐;嘴黑;跗蹠及趾橙栗褐色或暗红色。
|
分布地 |
巧家、永善、寻甸、丽江、新平,冬候鸟。在我国北方繁殖,于南方各地越冬,迁徙时经中部各省区。国外分布于欧亚大陆,在欧洲和亚洲北部繁殖,西至英国,东到乌苏里南部,南至摩洛哥西北部;越冬区南至地中海地区和印度西北部。 |
生态学 |
凤头麦鸡迁飞时常结成大群,可达数百只。1984年12月14日在丽江拉市海调查水禽时,曾见数百只凤头麦鸡集群在浅水沼泽中活动觅食。此鸟栖息于水域附近的沼泽、草地、农田。食物主要以昆虫、软体动物、杂草种籽等为主。剖检1963年11月26 Et采自巧家的1只鸟胃,胃内容物皆为螺蛳。
栖息地高度海拔600--2300m。资源现状为常见种。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