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uscicapinae |
科中文名 |
鹟亚科 |
属名 |
Ficedula Brisson,1760 |
属中文名 |
姬鹟属 |
学名 |
Ficedula tricolor diversa(Vaurie) |
中文名 |
灰蓝(姬)鹟 |
英文名 |
Slaty—blue Flycatcher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Ficedula tricolor diversa Vaurie,1953,Amer.Mus.Novit.,no.1641:1(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四川平武)。
Ficedula leucomelanura diversa,郑作新,1987,P.853;1994,P.151。
Ficedula tricolor diversa,Mayr,E.& Cottrell,G.W.,l986,11:352;Vaurie,C.,1959,P.325;吴至康等,l986,P.374~375;郑作新等,l973,P.201;彭燕章等,l987,P.379。
|
鉴定特征 |
全长ll2~117mm。雄鸟上体暗灰蓝色,头侧黑色;翅黑褐,外缘棕褐色;中央l对尾羽蓝黑色,外侧尾羽基部白色,端部蓝黑色;下体喉斑白或淡皮黄色;胸和腹灰白沾棕或灰棕褐色。雌鸟上体橄榄褐;尾上覆羽和尾羽赤棕色;喉和腹部中央淡棕白;胸和两胁橄榄褐沾棕色。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有4亚种(Mayr & Cottrell,1986),中国记录3亚种(郑作新,1987、1994),云南分布1亚种。 |
采集地 |
丽江玉湖1956.10.5.;中甸:上桥头l981.10.22.,吉沙l981.8.29.;新平者龙1977.11.12.;景东黄草岭1960.5.24.;绿春新沟头1972.4.21.。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前额基至眼先和颊绒黑色;前额和眉斑灰蓝色;头顶、后枕、后颈至背、肩羽和腰羽暗铅蓝色;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褐色,飞羽外缘棕褐色;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蓝黑色,外侧尾羽基部1/2白色,端部蓝黑色;耳羽和颈侧黑蓝色;颏、喉至上胸淡皮黄白色;胸和胁灰黄褐色;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淡皮黄白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皮黄色。
雌鸟:前额、头顶、后颈至背和肩羽棕橄榄褐;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褐,外缘和内侧飞羽表面棕褐色;尾上覆羽棕红色;尾羽棕褐,中央尾羽表面和外侧尾羽的外缘棕红色;头侧和颈侧亦呈棕褐色;眼圈棕黄色;颏、喉和腹部棕褐色;翅下覆羽和腋羽淡棕黄色。
虹膜暗褐;嘴黑色;跗蹠、趾和爪黑褐色。
|
分类讨论 |
笔者于1981年9月27日在四川西部的巴塘采集1只雄鸟,上体的蓝色与云南标本无显著差异,但颏、喉至上胸几呈白色,稍沾淡皮黄色;胸和腹部的灰棕褐色亦较浅淡,腹部中央近白,与郑作新等(1983)描述的藏东亚种相似。所以,笔者认为巴塘采集的灰蓝(姬)鹟应属F.t.minuta亚种。 |
分布地 |
云南西北部中甸、德钦、丽江,西部云龙、维西、景东、景洪、勐海、勐腊,东南部蒙自、绿春等地,为繁殖鸟;南部为冬候鸟。省外分布于甘肃南部、山西南部、宁夏六盘山,四川平武、万源、南充、城口、峨眉、峨边、甘洛、美姑、马边、西曼、康定、木里、乡城、泸定,西藏芒康,贵州绥阳、威宁、都匀。国外分布于印度支那地区北部,为冬候鸟。 |
生态学 |
栖息于山坡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多在林下灌丛上活动,觅食昆虫。剖检6~10月采自中甸、芒康的3只鸟胃,见有蚂蚁等昆虫碎片。
栖息地海拔2000~32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东喜马拉雅和中国西南山地特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