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Sylviinae |
科中文名 |
莺亚科 |
属名 |
Phylloscopus Boie,1826 |
属中文名 |
柳莺属 |
学名 |
Phylloscopus inornatus mandellii(Brooks) |
中文名 |
黄眉柳莺 |
英文名 |
Yellow—browed Willow Warbler,lnomate Warbler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Rehguloides mandellii Brooks,1879,Stray Feathers,8,P.389(模式标本采集地:印度大吉岭和锡金)。
Phylloscopus inornatus mandellii,Ali,S.& Ripley,S.D.,l973.8:155~156;Howard,R.& Moore,A.,l980,P.445;Mayr,E.& Cottrell,G.W.1986,11:240;Smythies,B.E.1986,P.339;Vaurie,C.,l959,P.284;郑作新,1987,P.807;1994,P.144;彭燕章等,l987,P.357。
|
鉴定特征 |
体形较小,翅长不及61(♂♂)或56(♀♀)mm。上体橄榄绿;眉纹黄白色;头顶冠纹不明显;腰无黄带;翅上具2道宽阔的黄白色翅斑;下体污白而沾灰,缀有淡黄色细纹;嘴黑,下嘴基部黄色。两性相似。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有3亚种,中国均有分布,云南记录指名亚种和mandellii亚种。humei亚种在新疆西北部繁殖,南迁至西藏南部越冬(郑作新,l987)。humei亚种与另两亚种的区别为前翅斑不甚明显;后翅斑沾橙色;内侧飞羽的白端细狭。 |
采集地 |
德钦白马雪山1995.5.30..泸水大兰茂1974.2.18~19.;金平分水岭保护区1996.5.16.;宾川鸡足山1981.11.11.;丽江马场l981.10.27.;维西犁地坪1981.10.31.。 |
形态描述 |
本亚种形态与指名亚种相似,在群体标本的比较下,上体的橄榄绿色较暗;眉纹较狭呈淡绿白色;后翅斑沾橙色;前翅斑不明显;内侧飞羽末端白缘不显或较狭;飞羽式2<8。 |
分类讨论 |
黄眉柳莺的指名亚种与mandellii亚种,上体的羽色差异不显著,一般后一亚种的前翅斑和内侧飞羽端部的白色狭缘不甚明显,飞羽式2<8。在《高黎贡山地区脊椎动物考察报告?第二册?鸟类》中,将采自泸水大兰茂的标本,误定为humd亚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组,1980)。 |
分布地 |
德钦、丽江、维西、泸水、宾川、金平,为繁殖鸟、冬候鸟。省外分布于青海东部、东北部和南部,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四川西部,为繁殖鸟;西藏南部和东部,为旅鸟。国外分布于印度阿鲁纳查尔邦和阿萨姆邦,为繁殖鸟;冬季迁至锡金、孟加拉国、缅甸北部和泰国北部。 |
生态学 |
栖息活动于各种森林、灌丛、稀树草地和居民区园林地带。繁殖季节多见单个或成对活动,秋冬季多结群。在树木的枝叶丛中跳跃觅食叶片和枝干表面的昆虫和小动物。剖检3~5月采自滇西永德、盈江、潞西等地的l3只鸟胃和9~lO月采自滇西北中甸和川西巴塘、稻城、理塘、西藏芒康等地的11只鸟胃,胃容物中见有膜翅目昆虫(4次)、鞘翅目小甲虫(10次)、昆虫碎片(11次)、蜘蛛(1次)、草籽(1次)。动物性食物占胃容物食物总量的97%,植物性食物占3%。
栖息地海拔500~40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古北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