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Sylviinae |
科中文名 |
莺亚科 |
属名 |
Phylloscopus Boie,1826 |
属中文名 |
柳莺属 |
学名 |
Phylloscopus armandii perplexus Ticehurst |
中文名 |
棕眉柳莺 |
英文名 |
Buff-browed Willow Warbler,Yellow—streaked Warbler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Phylloscopus armandii perplexus Ticehurst,1934,Bull.Brit.Orn.Cl.54:96[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云南大理以北26°4 ′N(Chien Chuan)剑川河谷]。
Phylloscopus armandii perplexus,Howard,R.& Moore,A.,l980,P.445;Mayr,E.& Cottrell,G.W.1986,11:236;Smythies,B.E.,l986,P.338;Vaurie,C.,l959,P.282;郑作新,l987,P.804;1994,P.144;彭燕章等,l987,P.355。
|
鉴定特征 |
体形与褐柳莺相似,全长113~135mm。上体橄榄褐色;眉纹棕黄色;贯眼纹暗褐色;颊和耳羽棕褐;下体棕白;腹部渲染黄色细纹;胸和胁染棕褐色;尾下覆羽皮黄色。两性相似。 |
采集地 |
中甸:吉沙l981.8.21.,上桥头1981.10.24.;丽江:马场1981.10.28.,鲁甸1956.8.31.,玉湖l956.10.8.;维西犁地坪1981.10.30.;腾冲大塘l960.5.4.;龙陵小黑山1962.5.11.;潞西三台山1962.4.12.;盈江大南俄1965.4.22.;新平l976.12.27.。 |
形态描述 |
与指名亚种相似,但腹部的黄色较鲜亮,胸和胁部的黄褐色较浓著。 |
分类讨论 |
棕眉柳莺全世界记录2亚种(Mayr & Cottrell,1986,Howard & Moore,1980),中国均有分布(郑作新,l987、1994)。彭燕章等(1987)记录云南也分布2亚种。据Vaufie(1959)记述:Ticehurst(1934)记录于云南大理北部26°40 ′N,Chien Chuan(剑川)河谷的棕眉柳莺P.a.perplexus亚种的特征是上体较指名亚种为暗、较褐而少灰色,两胁多皮黄色。原始文献记载:P.a.perplexus亚种与指名亚种相似,但上体较暗,下体较黄,两胁暗黄褐色(Ticehmst,1934)。郑作新(1966)检索表认为指名亚种的上体绿橄榄褐色,perplexus亚种的上体较暗为橄榄褐色。笔者检查了采自四川西部康定(10月)、巴塘(5月、9月、l0月)、宝兴(10月);西藏东南部芒康(10月);云南西北部中甸、丽江、维西(8月、9月、l0月),西部腾冲、潞西、龙陵、盈江(4月、5月),西南部景洪、勐海(2月、4月),南部新平(2月),东南部屏边大围山(4月);广西桂平江口、金秀老山(10月)等地的标本(19♂♂,9♀,2),发现该2亚种上体的羽色无明显差异,指名亚种腹部中央的黄色不如perplexus亚种鲜亮,胸和胁部的黄褐色也较浅淡。个体变异较多,亚种分类比较困难。 |
分布地 |
云南西北部中甸、丽江、维西,西部盈江、腾冲、龙陵、潞西、大理、剑川,中部新平等地,为繁殖鸟、留鸟。省外分布于宁夏南部六盘山、湖北西部、四川西部和西南部,西藏东南部错那、同普、古琴、昌都地区东南部、芒康(10月),为繁殖鸟;贵州威宁、赤水、江口、榕江,广西金秀、瑶山,为旅鸟、冬候鸟。国外分布于缅甸北部山地,为繁殖鸟;越冬区与指名亚种相同。 |
生态学 |
栖息于山地林缘灌丛、稀树灌丛草地、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中。繁殖季节多见成对或单个活动,秋、冬季结群。在树木枝叶问跳跃、觅食昆虫。剖检采自云南西北部的11只鸟胃,胃容物中见有鳞翅目昆虫(2次)、小甲虫(1次)、膜翅目昆虫(1次)、昆虫碎片(8次)、草籽(3次)。动物性食物占74.4%,植物性食物占25.6%。
栖息地海拔800~395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古北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