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Sylviinae |
科中文名 |
莺亚科 |
属名 |
Phylloscopus Boie,1826 |
属中文名 |
柳莺属 |
学名 |
Phylloscopus armarndii armarutii(Milne—Edwards) |
中文名 |
棕眉柳莺 |
英文名 |
Buff-browed Willow Warbler,Yellow—streaked Warbler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Ahomis amandii Milne-Edwards,1865,Bull.Nouv.Arch.Mus.Paris.1:22(模式标本采集地:据Ticehmst记载为中国北京西部和西北部山地)。
Phylloscopus armandii armandii,Baker,E.C.Stuart,1924,2:463;Howard,R.& Moore,A.,l980,P.445;Lekagul.B.& Round,P.D.,l991,P.308;Mayr,E.& Cottrell,G.W.,l986,11:236;Smythies,B.E.,l986,P.338;Vaufie,C.,l959,P.282;郑作新,l987;P.803~804;1994,P.144;彭燕章等,l987,P.355。
|
鉴定特征 |
体形与褐柳莺相似,全长113~135mm。上体橄榄褐色;眉纹棕黄色;贯眼纹暗褐色;颊和耳羽棕褐;下体棕白;腹部渲染黄色细纹;胸和胁染棕褐色;尾下覆羽皮黄色。两性相似。 |
采集地 |
勐海1960.2.25.;景洪大勐龙1960.4.24.;屏边大围山1985.4.15~21.。 |
形态描述 |
成鸟:前额、头顶、后颈、上背至尾上覆羽概呈沾绿的橄榄褐色;头顶至后颈较暗;翅上覆羽及内侧三级飞羽表面与背同色;飞羽和尾羽暗褐,外缘橄榄绿褐色;眉纹淡棕白色;贯眼纹暗褐色;颊和耳羽灰褐,杂茶黄色细纹;颏、喉白色;腹部中央暗黄白色,杂有亮黄色纵纹;胸和胁渲染黄褐色;翅下覆羽淡皮黄;腋羽淡棕白;尾下覆羽皮黄色。
虹膜暗褐;上嘴黑褐,下嘴黄褐,尖端暗褐色;跗蹠和趾淡黄褐.爪角褐色。
|
分类讨论 |
棕眉柳莺全世界记录2亚种(Mayr & Cottrell,1986,Howard & Moore,1980),中国均有分布(郑作新,l987、1994)。彭燕章等(1987)记录云南也分布2亚种。据Vaufie(1959)记述:Ticehurst(1934)记录于云南大理北部26°40 ′N,Chien Chuan(剑川)河谷的棕眉柳莺P.a.perplexus亚种的特征是上体较指名亚种为暗、较褐而少灰色,两胁多皮黄色。原始文献记载:P.a.perplexus亚种与指名亚种相似,但上体较暗,下体较黄,两胁暗黄褐色(Ticehmst,1934)。郑作新(1966)检索表认为指名亚种的上体绿橄榄褐色,perplexus亚种的上体较暗为橄榄褐色。笔者检查了采自四川西部康定(10月)、巴塘(5月、9月、l0月)、宝兴(10月);西藏东南部芒康(10月);云南西北部中甸、丽江、维西(8月、9月、l0月),西部腾冲、潞西、龙陵、盈江(4月、5月),西南部景洪、勐海(2月、4月),南部新平(2月),东南部屏边大围山(4月);广西桂平江口、金秀老山(10月)等地的标本(19♂♂,9♀,2),发现该2亚种上体的羽色无明显差异,指名亚种腹部中央的黄色不如perplexus亚种鲜亮,胸和胁部的黄褐色也较浅淡。个体变异较多,亚种分类比较困难。 |
分布地 |
西双版纳州和红河州,为冬候鸟。省外分布于东北南部沈阳、西南部赤峰、内蒙古乌拉山,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武都和肃南,青海同仁、贵南、玉树、称多,西藏昌都,四川康定、道孚、理塘、巴塘、松潘、茂汶,为繁殖鸟、旅鸟。国外分布于缅甸的勃固以北,泰国北部和老挝北部,为冬候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