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AN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雁形目 |
科名 |
Anatidae |
科中文名 |
鸭科 |
属名 |
Nettapus Brandt,1836 |
属中文名 |
棉凫属 |
学名 |
Nettapus coromandelianus coromandelianus(Gmelin) |
中文名 |
棉凫 |
英文名 |
Cotton Teal,Cotton Pygmy Goose.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Anas coromandeliana Gmelin,1789,Syst.Nat.1:522(模式标本采集地:印度的科曼德耳海湾)。
Nettapus coromandelianus,Rothschild,L.,l926,P.226.
Nettapus coromandelianus coromandelianus,Howard,R.& A.Moore,1984,P.71:Johnsgard,P.A.,l978,P.154;Mayr,E.& G.W.Cottrell,1979,P.456;郑作新,1987,P.68;郑作新等,l979,P.104—l05.
|
鉴定特征 |
体形比绿翅鸭小,是鸭科中最小的一种。嘴形似鹅,羽色主要为绿、灰、黑及白色;两性羽色差异较小。 |
亚种信息 |
有两个亚种,我国仅记录指名亚种。 |
采集地 |
双江县城郊l957.5.16—17.;双江大河弯1976.5.18.;耿马勐定l960.4.3.。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额黑色;头顶黑褐,杂浅褐色斑,两侧缘较深近黑色;头和颈余部白色,颈基具一道较宽的黑色领环;背、肩、腰、翅上覆羽和次级飞羽黑褐色,闪绿色金属光泽,大覆羽和次级飞羽的绿色金属光泽尤著,次级飞羽具白端;初级飞羽黑褐色,中部白色,形成翼镜;三级飞羽黑褐色,略具紫蓝色光泽;胁羽和尾上覆羽白色,杂黑褐色虫蠹状斑点;胸、腹白色;尾下覆羽白而具宽阔的褐端,腋羽和翅下覆羽黑褐色;尾羽暗褐色,闪绿色金属光泽。
雌性成鸟:额暗褐杂白色横纹,头顶和贯眼纹暗褐,眉纹和头侧白而具不明显的黑色短纹,喉白色;后颈浅褐,背、肩以及两翅的覆羽和飞羽褐色,闪不明显的绿色和紫红色金属光泽,并具少量棕白色虫蠹状细点;腰暗褐色;尾上覆羽褐色,密布棕白色虫蠹状细斑;下颈两侧和上胸污白,杂黑褐色细斑;腹及尾下覆羽白色;尾羽暗褐色。
|
分布地 |
耿马、双江、蒙自,偶见夏候鸟。省外四川中部至西南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南至海南岛,夏候鸟;河北,偶见夏候鸟;广东、广西,留鸟;台湾,迷鸟。国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半岛和印度支那各自、菲律宾吕宋岛北部、加里曼丹、苏门答腊、爪哇、苏拉威西北部、新几内亚北部等地。 |
生态学 |
栖息在江河、湖泊、池塘、沼泽内,尤喜活动在有水生植物的水域里。白天三、五只结群在溪谷、河畔及塘边灌丛间活动,以水生植物、鱼、虾、水生昆虫等为食,夜间宿在河湖中或树枝上。巢筑在离水不太远的树洞里,一般离地较高(郑作新等,1979)。
栖息地高度为海拔500—119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东洋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