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Timaliinae |
科中文名 |
画鹛亚科 |
属名 |
Paradoxornis Gould,1836 |
属中文名 |
鸦雀属 |
学名 |
Paradoxomis brunneus brunneus(Anderson) |
中文名 |
褐翅缘鸦雀 |
英文名 |
Brown—winged Crowtit |
俗名 |
棕头鸦雀、褐翅鸦雀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Suthom brunnea Anderson,1871,Proc.Zool.Soc.London(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云南腾冲)。
Paradoxomis brunneus brunneus,郑作新,2000,P.135;韩联宪,1991,12(2):123。
Paradoxornis webbianus brunneus,Howard,R.& Moore,A.,l984,P.436;Mayr,E.& Paynter,R.A.,l964,10:435;郑作新,1987,p.752;郑作新等,l987,P.277;彭燕章等,l987,p340。
|
鉴定特征 |
与棕翅缘鸦雀相似,但翅缘褐色,喉、胸为葡萄红或灰黄色,并具明显的纵纹。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记录3亚种,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和缅甸东北部,中国云南均有记录。 |
采集地 |
保山大官市l984.5.26~27.,l985.7.1~2.;腾冲:大塘1965.5.21~23.,界头1965.6.10~11.,曲石洪坡l984.5.1 1~13.,曲石上寨l984.5.12.;永德蚂蟥箐1964.4.10.;贡山:普拉1973.6.18.~7.7,双拉洼1973.6.19~25.;泸水姚家坪1974.2.10.;景东磨刀河1964.8.8.,l964.11.13.;维西l956.9.5~10.。 |
形态描述 |
成鸟:额、头顶至上背栗红色;肩、背、腰和尾上覆羽橄榄褐色;尾褐色;头侧和颈侧淡栗红色;颊和耳羽略浓,翅褐色,飞羽外(甲+羽)边缘略浅淡,内(甲+羽)边缘淡棕黄色;颏、喉深葡萄红色,具栗色细纵纹;下体余部皮黄色;两胁沾橄榄褐色。
虹膜棕褐色;嘴角黄色,嘴嵴黑色;脚肉灰色。
|
分类讨论 |
对棕翅缘鸦雀和褐翅缘鸦雀的分类比较复杂,曾经分别被分为多个种(Howard & Moore,1984;Mayr & Paynter,1964;约翰?马敬能,2000)或棕头鸦雀(Paradoxomis uebbianus)1种(郑作新,l976、1984、1987:郑作新等,l987)。韩联宪(1991)依据地理分布、形态及骨骼性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棕头鸦雀具有栗红翅缘与褐色翅缘两大类群,其间尚未发现重叠分布,形态明显间断,一直未见有中间类型;两大类群在头骨的泪骨突起和方骨的形态上也有明显差异。因此,提出将这两个类群分别列为2个种的意见。郑作新(1994、2000)也采用了该意见,分别列为棕翅缘鸦雀(P.webbianus)和褐翅缘鸦雀(P.brunneus)。所以,本书依据韩联宪(1991)和郑作新(1994、2000)等文献所列,将其分为2种的不同亚种进行论述。 |
分布地 |
景东、永德、保山、潞西、盈江、腾冲、泸水、贡山、维西,为留鸟。国外分布于缅甸东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