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段 | 内容 |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 科名 | Timaliinae |
| 科中文名 | 画鹛亚科 |
| 属名 | Paradoxornis Gould,1836 |
| 属中文名 | 鸦雀属 |
| 学名 | Paradoxornis webbianus suffusus(Swinhoe) |
| 中文名 | 棕翅缘鸦雀 |
| 英文名 | Rufous—headed Crowtit |
| 俗名 | 棕头鸦雀 |
| 亚种判定 | 是 |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 引证信息 | Suthora suffusaSwinhoe,1871,Proc.Zool.Soc.London:372(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长江上游)。 Suthora webbiana fohkienensis La Touche,1923,Bull.Brit.Om.Cl.43:101(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福建挂墩)。 Paradoxornis webbianus suffususs,郑作新,1987,p.752;2000,P.135;郑作新等,l987,p.275~276;彭燕章等,l987,P.340;韩联宪,1991,动物学研究,12(2):123。 Paradoxornis webbianus suffusus,Howard,R.& Moore,A.,l984,p.435;Mayr,E.& Paynter,R.A.,l964,10:434。 |
| 鉴定特征 | 全长约120mm。头顶至上背红棕色;下背和腰橄榄褐色;翅和尾暗褐色,翅的边缘渲染栗棕色;喉略具细纹;喉和胸粉红色或灰色;腹部淡黄褐色。两性相似。 |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记录9亚种,中国均有分布,云南记录3亚种。 |
| 采集地 | 蒙自:大丫口1983.12.7.,期路白1985.8.8~9.;屏边:大围山l985.4.24.,新华马鹿l985.8.5~9.;马关老君山1961.6.4~6.; |
| 形态描述 | 与yunnanensis亚种相似,但颏、喉和上胸渲染明显的粉红色。 |
| 分布地 | 马关、蒙自、屏边,为留鸟;在蒙自和屏边与yunnanensis亚种混交。省外分布于长江流域,从四川到江苏,北至山西、陕西、甘肃,南到贵州、广西、福建、广东。 |
| 生态学 | 栖息于稀树灌丛、高草地中,有时也到田边绿篱间活动,多结小群,常边活动边鸣叫,嘈杂不休。 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也取食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1980年5月29日在昆明花红洞采集到l巢。该巢营于野蔷薇灌丛中,巢由草叶、蜘蛛网丝等编织而成,旱杯状,内垫以纤细的棕丝等植物纤维,外径为8cm,内径为5.5cm,深4.5cm,高8cm。巢内有4枚卵,孵化出幼鸟后,被蚂蚁咬吃。 栖息地海拔1460~22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广布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