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Timaliinae |
科中文名 |
画鹛亚科 |
属名 |
Paradoxornis Gould,1836 |
属中文名 |
鸦雀属 |
学名 |
Paradoxornis webbianus yunnarwrLsis(La Touche) |
中文名 |
棕翅缘鸦雀 |
英文名 |
Rufous—headed Crowtit |
俗名 |
棕头鸦雀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Paradoxornis webbianus yztnnanensis La Touche,1921,Bull.Brit.Om.Cl.42:3 1(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云南昆明附近可保村)。
Suthora alphonsiana elisabethae La Touche,1921,Bull.Brit.Om.Cl.42:52(模式标本采集地:单个笼鸟,获自中国云南东南部倮姑寨)。
Paradoxornis webbianus yunnanensis,郑作新,1987,P.752;2000,P.135;郑作新等,1987,p275;彭燕章等,1987,P.339;韩联宪,1991,动物学研究,12(2):123。
Paradoxornis webbianus elisabethae,Howard,R.& Moore,A.,l984,P.436;Mayr,E.& Paynter,R.A.,l964,10:436。
Paradoxornis alphonsianus yunnanensis,Howard,R.& Moore,A.,l984,P.436;Mayr,E.& Paynter,R.A.,l964,10:436;约翰?马敬能,2000,P.434。
|
鉴定特征 |
全长约120mm。头顶至上背红棕色;下背和腰橄榄褐色;翅和尾暗褐色,翅的边缘渲染栗棕色;喉略具细纹;喉和胸粉红色或灰色;腹部淡黄褐色。两性相似。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记录9亚种,中国均有分布,云南记录3亚种。 |
采集地 |
蒙自期路白l985.8.9~14.;屏边新华马鹿l985.8.5~9.;昆明:花红洞1973.9.25.,l983.10.13.,l984.4.22~26.,l984.9.24.,l985.7.25.,l985.8.24.~9.12..筇竹寺1967.1.3~5.;宜良凤鸣村1984.8.10~11.。 |
形态描述 |
与stresemanni相似,但颏、喉和上胸以及脸侧或多或少渲染葡萄酒红色,嘴形较大。 |
分类讨论 |
本亚种的原始文献记述与采自贵州的alphonsiana亚种相近,但头侧和颈侧不为浅灰,而为暗灰的葡萄酒红色或暗灰渲染葡萄酒红色,但在郑作新等(1987)文献记述胸部粉红色,头顶鲜红色,两颊较棕。我们检查了采自云南宜良的地模标本,发现胸部为灰色略渲染葡萄酒红色,与suffusus亚种的粉红色明显有别,同时头顶为红棕色,两颊也略渲染葡萄酒红色。与采自贵州兴义等地的stresemanni亚种相比,颏、喉和上胸以及脸侧或多或少渲染葡萄酒红色。
La touche(1921)将在云南屏边倮姑寨购得的l只笼鸟定名为elisabethae亚种,Howard & Moore(1984)和Mayr & Paynter(1964)承认其亚种地位,郑作新(1976、1987、2000)则将其视为yunnanensis亚种的同物异名。韩联宪(1991)于1985年在该地及其附近采集了28号标本,其中18号为suffusus亚种,3号为yunnanensis亚种,形态居于2亚种之问的标本有7号,其中部分居问标本的形态与La Touche的原始描记相符,证明该地确有此种形态的个体存在,根据采集的标本资料分析,该地为yunnanensis亚种与suffusus亚种的混交地带,La Touche定名的elisabethae亚种应为yunnanensis亚种与suffusus亚种混交产生的居间类型,不能作为独立的亚种。
|
分布地 |
昆明、宜良、蒙自、屏边等地,为留鸟;在蒙自、屏边与suffusus亚种混交。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