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Timaliinae |
科中文名 |
画鹛亚科 |
属名 |
Paradoxornis Gould,1836 |
属中文名 |
鸦雀属 |
学名 |
Paradoxornis webbianus G.R.Gray |
中文名 |
棕翅缘鸦雀 |
英文名 |
Rufous—headed Crowtit |
俗名 |
棕头鸦雀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是 |
引证信息 |
Suthora webbiana G.R.Gray,1852,Proc.Zool.Soc.London 20:70(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上海)。
Suthora webbiana Gould,1852,Birds Asia. pt.4,pl.72(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上海)。
|
鉴定特征 |
全长约120mm。头顶至上背红棕色;下背和腰橄榄褐色;翅和尾暗褐色,翅的边缘渲染栗棕色;喉略具细纹;喉和胸粉红色或灰色;腹部淡黄褐色。两性相似。 |
亚种信息 |
全世界记录9亚种,中国均有分布,云南记录3亚种。 |
分类讨论 |
对棕翅缘鸦雀和褐翅缘鸦雀的分类比较复杂,曾经分别被分为多个种(Howard & Moore,1984;Mayr & Paynter,1964;约翰?马敬能,2000)或棕头鸦雀(Paradoxomis uebbianus)1种(郑作新,l976、1984、1987:郑作新等,l987)。韩联宪(1991)依据地理分布、形态及骨骼性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棕头鸦雀具有栗红翅缘与褐色翅缘两大类群,其间尚未发现重叠分布,形态明显间断,一直未见有中间类型;两大类群在头骨的泪骨突起和方骨的形态上也有明显差异。因此,提出将这两个类群分别列为2个种的意见。郑作新(1994、2000)也采用了该意见,分别列为棕翅缘鸦雀(P.webbianus)和褐翅缘鸦雀(P.brunneus)。所以,本书依据韩联宪(1991)和郑作新(1994、2000)等文献所列,将其分为2种的不同亚种进行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