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Timaliinae |
科中文名 |
画鹛亚科 |
属名 |
Alcippe Blyth,1844 |
属中文名 |
雀鹛属 |
学名 |
Alcippe striaticollis(Verreaux) |
中文名 |
高山雀鹛 |
英文名 |
Mountain Tit babbler |
亚种判定 |
否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Siva striaticollis Verreaux.1870,Bull.Nouv.Arch.Mus.Hist.Nat.Paris 6:38(模式标本采集地:中国四川宝兴)。 |
鉴定特征 |
全长约130mm。上体褐色;头顶和上背有暗褐色纵纹;翅表面大都栗褐,初级飞羽外缘灰白色;喉和胸白,具暗色纵纹;腹部浅烟褐色。
Alcippe striaticollis,Ali,S.& Ripley,S.D.,l987,P.482;Howard,R.& Moore,A.,1984,p.432;Mayr,E.& Paynter,R.A.,l964,10:402;郑作新,1987,p.725;2000,P.131;郑作新等,l987,p.207~209;彭燕章等,l987,P.326。
|
采集地 |
中甸大雪山l981.9.7~8.。 |
形态描述 |
头顶至上背褐色,渲染茶黄色,并具暗褐色纵纹;背至尾上覆羽褐色,染茶黄色;尾褐色;眼先黑褐色;耳羽和颈侧为淡褐色,杂有浅茶黄和暗褐纵纹;翅上覆羽褐色,渲染栗褐色;飞羽褐色;第l~4枚初级飞羽外(甲+羽)缘以灰白,第5、第6枚外(甲+羽)狭缘以黑色,第7枚以内飞羽外翱则渲染栗褐色,最内侧次级飞羽表面渲染栗褐色;喉和上胸白,杂以近黑纵纹;下胸和腹近白色,渲染浅烟褐;尾下覆羽烟褐色。
虹膜黄色;上嘴暗褐,下嘴肉色,先端角色;脚角色。
|
分布地 |
中甸、德钦、澜沧江流域、澜沧江与怒江问山脉,为留鸟。省外分布于青海东南部和南部,甘肃南部,西藏东部及西南部,四川西部、西北部、北部和中部。 |
生态学 |
栖息于冷杉林和灌丛中,常在林下灌丛和山坡灌丛中活动。食性以植物的果实等为主,也取食少量的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剖检9~10月采自中甸和西藏芒康的4只鸟胃,胃内有昆虫(1次);浆果(1次)、植物碎片(2次)。动物性食物占7.1%,植物性食物占92.9%。
栖息地海拔3970~41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