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目名 |
GRUIFORMES |
目中文名 |
鹤形目 |
科名 |
Rallidae |
科中文名 |
秧鸡科 |
属名 |
Porzana Vieillot,1816 |
属中文名 |
田鸡属 |
学名 |
Porzana fusca bakeri Hartert |
中文名 |
红胸田鸡 |
英文名 |
Ruddy—breasted Crake;Ruddy Crake |
亚种判定 |
是 |
是否指定亚种 |
否 |
引证信息 |
Porzana f.sca bakeri Hartert,1917,Nov.Zool.24:272(模式标本采集地:印度:Bhim--Tal,Kumaon)。
Porzana fusca erythrothorax,Rothschild,L.,l926,P.216.
Porzana fusca fusca,Ali,S.& S.D.Ripley,1987,P.135—136;Howard,R.& A.Moore,1984,P.117.
Porzana fusca bakeri,Peters,J.L.,l934,P.185;郑作新,1987,P.186.
|
鉴定特征 |
体形较小田鸡略大;第3枚初级飞羽最长;上体暗橄榄褐色;头、胸棕栗色;腹部灰褐色具白色横斑。 |
亚种信息 |
共4个亚种(Howard & Moore,1984),我国有3个亚种。erythrothorax亚种体形较大,翅长♂♂107--120mm;头顶和下体的栗红色最浅淡,分布于辽宁、河北、陕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南、贵州、广西等地。phaeopyga亚种分布于台湾。云南省仅记录bakeri亚种,体形适中,翅长3♂♂94--100mm;头顶和下体的栗红色较淡。 |
采集地 |
昆明花红洞l961.6.12.,l974.6.15.;新平者龙打雀山1977.10.7一11.12.;景东:城郊1964.9.28.,灰窑l975.6.;江城岩脚l972.6.17.;腾冲大塘1965.6.3.;河口南溪l985.5.17.;耿马孟定四方井1960.4.21.;剑川沙溪l966.6.28.;巍山l966.6.13.;潞西戛中1962.4.5.。 |
形态描述 |
成鸟:额、头顶、头侧、颈侧和胸部棕栗色;后枕、背至尾上覆羽暗橄榄褐色;飞羽及尾羽暗褐色。颏、喉白色,多少沾棕红色;腹灰褐,具白色横斑和点斑;尾下覆羽黑
褐色,缀白色横斑;两胁暗橄榄褐色;腋羽暗褐,具白色羽端。两性相似。
虹膜红色;嘴黑绿色;脚淡肉褐色。
幼年雌鸟:上体暗橄榄褐色,较成鸟羽色更深浓;颏、喉近白色;胸暗灰褐色杂白色斑纹;头侧及胸略杂棕红色。腹及尾下覆羽灰褐色,具白色横斑和点斑;胁暗橄榄褐色;腋羽暗褐色。
|
分布地 |
昆明、新平、景东、江城、耿马、腾冲、蒙自、金平、河口、剑川、巍山、潞西等地,留鸟。省外见于四川西南部西昌。国外分布于印度北部到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的西里伯斯和费洛雷斯。 |
生态学 |
栖于水田、河滩、溪流、沼泽及其边缘的芦苇丛和草丛中,尤以稻田和沼泽最常见。常单个或成对活动。性畏怯,大多在茂密的草丛中活动和觅食。以蠕虫、昆虫和植物种子为食。剖检7胃,有蠕形动物(1次)、鞘翅目昆虫(2次)、蜉蝣目昆虫(1次)、其它昆虫碎片(3次)、草籽(2次)和稻谷(1次)。动物性食物占42.7%,植物性食物占57.3%。l971年5月30 日在昆明花红洞(海拔2100m)获一巢,位于水沟边的牛筋草丛中,巢形粗陋,以枯草铺垫成碗状,巢内有5枚卵,1976年6月5日在昆明花红洞麦田内又发现一巢,巢用麦秆筑成,巢内有卵5枚。卵壳乳白色,散布棕褐色点斑。测量6枚卵,大小为31.4(31—32)×23.2(23—23.5)mm。据王紫江(1991),红胸田鸡虽系留鸟,也有短距离迁徙,曾于夜间在洱源“鸟吊山”和南华“打雀山”捕到。
栖息地高度海拔160--2100m。资源现状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东洋种。
|
图像信息 |
 |